[要闻]山西新型国企密集发力 “四梁八柱”构架渐现
本篇文章3006字,读完约8分钟
去年以来,文化旅游、土地、云时代、交通管制、航空生产等一批专业化大型集团公司相继成立,优化了山西省属企业的产业结构布局,改变了山西国企“一煤独大”的格局。这些新型国有企业不仅是山西省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构成了山西国民经济的“四梁八柱”。
新国企改变“一煤独大”的格局
“四梁八柱”的框架逐渐出现
近日,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北部的山西文化产业园,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青砖灰瓦仿古建筑已经初具规模。这里既有展厅,也有酒店。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整个园区是陕西吕雯集团打造的重点文化产业之一。分为119个驿站区、博物馆区、会展中心、文化保健等8个区域,将于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自去年8月山西文化旅游集团成立以来,各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成立了集团打造的“文化旅游开发运营平台、投融资平台、智慧旅游信息化平台”三大平台公司;酒店管理、景区开发经营、智慧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地产、投融资六大业务板块正在逐步落地。
2017年6月,山西省国资委主任郭保民在解读《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改革的指导意见》时明确指出,煤炭目前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打造山西国民经济的“四梁八柱”。郭保民说,为了打造“四梁八柱”,山西要成立一批专业化的大型集团公司,承担山西的经济发展。一是成立山西文化旅游集团,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大集群。二是成立山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使资本发挥更好的作用。三是云时代的大数据公司,要围绕国企改革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以大数据为产业,为国企改革和山西经济发展服务。四是迪达公司,以实现征地补偿平衡为重点,在吕梁、临汾、运城进行有效的土地整理。整合后,通过交易为开发区提供土地,同时为采煤塌陷区修复土地,进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实现固体废物利用。
业内人士表示,文化旅游、土地、云时代、交通管制、航空生产等一批专业化大型集团公司的成立,不仅优化了山西省企业的产业结构布局,也为山西省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比如迪达公司,2017年初,山西省副省长王奕心在山西省国资委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成立迪达公司的想法。他认为“山西采煤塌陷区治理任务重,时间长,市场巨大,有可能成立专业的修矿土地整理公司,山西工业固体废物量大,有可能成立专业的固体废物处理公司”。2017年8月,负责山西土地整治、固体废物处置和矿山恢复的山西迪达公司正式成立。
山西交空集团的成立是为了解决政府债务中交通债务比例高、数额大的问题。山西交空集团董事长袁庆茂表示,山西交空集团自去年成立以来,用市场化的思维和手段,解决了过去试图解决但解决不了的问题。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合作,通过融资重组消除区域金融风险;积极组建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市场化方式实现高速公路股权多元化;大力推进交通行业基金设立,提高盈亏平衡点以上现有高速公路盈利能力,推动集团公司“健身”;大力打造上市平台,向山西立体上市平台注入优质高速公路资产,适时更名为“山西高速公路”,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省交通运输发展的资金问题。
非煤炭领域的成就引人注目
新兴产业推动企业精细化转型
根据山西省国资委在7月9日召开的2018年上半年省属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公布的数据,从盈利情况来看,除7家煤炭企业外,太钢、汾酒依然抢眼。上半年,TISCO集团钢材产销同步增长,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0.8%;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365.5%。汾酒集团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实现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47.9%。
据山西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产业结构来看,省属企业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国有企业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2%,利润同比增长133.3%。其中,TISCO集团的高端碳纤维、纳米晶超薄带材、镍基合金等。已经初具规模,新兴产业累计实现利润3 . 9亿元。金能集团清洁能源板块快速崛起,资产从37亿元增长到189亿元,累计盈利2.8亿元。山西煤业集团煤层气部门加快“低产地区”开采改造等关键技术,加强过程控制,累计实现利润3.2亿元。传统产业领域,省属企业煤炭板块产销量和价格同步上涨,电力板块发电量同比增长17.5%,化工板块亏损持平,两者表现良好。
山西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山西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山西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动能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2018年5月3日召开的山西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推进会上,山西明确提出要加强目标引导,从增加值、煤炭转化率、僵尸企业清理、新兴产业投资等方面建立转型指标体系。,和所有省属国有企业签订责任书,下达军令。同时,据了解,2018年,山西省国资委将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投资,突出新兴产业培育和主营业务发展质量,推动7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基础产业和重点领域。同时,个性化考核应实行“一企一策”,通过科学、明确的考核定位,促进省级企业加快转型。
接受采访的山西部分省属国企干部表示,山西国企正在从重规模、粗放型向重效益、重精细化转变。以前有些国企“靠营养液吃激素”。为了做大规模、数字化的工作,他们自己翻来覆去,无视“面子”,却伤害“里子”。如今,山西明确提出了转型指标体系,以促进新的发展势头,这是对企业“虚胖”行为的一剂良方。
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优化
争取a股、h股等资本市场的新突破
随着山西省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全面“建设期”,2018年被确定为山西省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一年。山西省国资委(SASAC)明确表示,将全面深化混业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争取a股、h股等资本市场取得新突破。
一是全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集团层面,继续推进建投集团和汾酒集团混改,每组选择约5家企业推进混改,稳步推进员工持股试点。加快实施两批“鸟笼换鸟”项目,加强市场对接,通过股权转让替代资金,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与资本市场对接,优化上市公司配置,加强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培育,争取企业a股上市新突破,重点辅导国际能源h股上市,新增3至5家三板上市企业。引导和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融资规模同比增长30%以上。
其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三制”改革,在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的基础上,加强企业集团和分子公司的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打破队伍,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积极稳妥落实干部退出机制,实现公司直接用工逐年减少。实行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拔,进一步完善外部董事制度。完善省属企业专职外部董事薪酬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
第三,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水平。全面推进“放开管理,服务效率”改革,分类定位,细化权责界限,授权经营模式,引导股权和产权公司规范经营,提高资本回报率。“一企一策”签署企业绩效考核目标责任书,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上市公司导向。引入第三方经营业绩评价方法,建立省级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年中评价体系,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明确企业主营业务和辅助业务目录,严格投资监管,全面落实联盟先进管理经验。
四是探索山西省属企业总会计师聘任管理,加强投资者、外派监事和审计检查的协同监管体系,建立国有企业大数据监管体系,继续开展省属企业专项审计。完善和强化省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职责和运行机制,重点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换笼换鸟”,清理僵尸企业。(魏伟)
标题:[要闻]山西新型国企密集发力 “四梁八柱”构架渐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