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山西国企国资改革进入新阶段
本篇文章1599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2017年山西省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2017年,我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改革促转型、以转型求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好转,部分地区逐步填补不足,部分地区变得滞后。全省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发展进入新阶段。
加快新旧动能转化,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我省按照“一主三辅”的原则,重新确定省属企业主业,引导企业强化发展战略,突出主业发展,突出转型发展,突出新兴产业发展,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同时,推进企业专业化重组,组建了一批肩负山西转型使命的集团公司,培育文化旅游、大数据、环境治理、航空空等产业为战略支柱产业,加强和拓展交通运输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一煤一柱”向“四柱八柱”转型。
深入实施“换鸟笼”工程。分两批公布53个“笼换鸟”股权转让项目,涉及煤炭、冶金等14个行业,账面净资产约300亿元;积极推进江苏省与江苏省的合作,以及六安集团与美国ap公司的股权合作等。,传统产业有望焕发新的活力。
提高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企业运营质量
我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颁布《关于加强省属企业资本运营的指导意见》,系统梳理省属企业上市资源,制定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实施方案。93家企业进入上市后备资源库,其中38家列入省重点培育目录。省级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再融资150.1亿元,超过2016年省级国有上市公司再融资134.4亿元(15.7亿元)。省属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再创新高,省属企业共实现债券融资2304.2亿元(同比增长43.22%),超额完成省属企业债券融资804.2亿元的目标任务。债券的种类更加多样化。国际能源和金美集团已被批准发行35亿元绿色债券,填补了省内绿色债券发行空白;杨梅集团发行10亿元可交换公司债券,实现省级企业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突破。
同时,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省属国有企业科技R&D人员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探索和推动杨梅集团智能机器人在煤机制造、煤矿地面检测和井下危险作业中的试点应用。太钢和金美集团分别在2017年全国科技奖大会上获奖。
在率先解决产能过剩方面,我省省属企业全年撤回煤炭产能1275万吨,占全省的56.3%。煤炭和钢铁企业分别分配了1.4万和1.5万人。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打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推进我省分层有序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选择汾酒集团和建头集团进行试点工作;批准煤炭集团子公司员工持股试点。新项目、新成立公司在省属企业中所占比例为67%。
坚持市场化选人改革。在SDIC、迪达、吕雯三家企业集团层面,以及能投集团商品电子交易中心、国鑫能源金耀公司等六家省级企业的二级公司经理层面完成市场化选聘。
同时,推进省属企业管理团队终身制和合同制管理,深化“三制”改革,完善企业董事会建设。研究引入外部董事制度,制定六项配套制度,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库,促进省属企业董事会规范化运作,防止少数人说了算,避免内部人控制。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我省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双清”。组织省属企业采取减少投资、变现资产、转让产权、置换股权、调整工资分配、在非常时期提供资金支持等非常措施,清理企业拖欠工资177.4亿元,兑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职工的巨大承诺。
同时,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省级企业集团所属182家企业的公司制改制已顺利完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所有城市的国企也意识到了“一切都要变”。
强化瘦身健康身体。半数以上的省属企业管理水平降至四级以下,共有554家减单位;推进“两办”改革。召开加快国有企业社会职能分离和全省厂矿企业集体改革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关于国有企业家庭领域“三供一业”分离交接的实施意见》等5个配套文件,组织专门力量对企业、市、县进行监督。省级企业完成移交或签订协议388.2万户,占总户数的80%,超过国家下达的任务。
标题:[要闻]山西国企国资改革进入新阶段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