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38字,读完约11分钟
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级文化学者对散落在各种古籍中的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和成语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和认真编纂,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出版,让山西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关键词1:正史上从未见过,地方志谱系正在兴起 胡言乱语大行其道,让汉朝保持一片浮云 明朝初期的华北平原,河北燕山以南,山东泰山以西,河南安徽江苏淮北一带地广人稀,政府组织大量移民充实州县,恢复农业生产,这是不争的事实 大移民分为洪武和永乐时期,山西是移民的重要输出地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在刘九高的建议下,开始把山西人迁到河北省中南部、河南省北部和山东省西部平原。当时人口输出地是山西东南部 也就是说,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是华北平原 【/h/】于是无地迁居晋泽国、鲁国的人,到了、镇定、临清、贵德、泰康,买了战车耕种,免了三年劳役,还出二十斤钞票买农具 (《史明史货殖》) 这是明初山西大规模移民的前奏 这次大规模的从山西到河北的迁徙运动,从1388年持续到1395年,迁徙地点在山西东南部的泽国和鲁国,大致在今天的晋城和长治地区 历史学家徐宏通过详细考证指出,这一移民记录中来自张德(今安阳)、卫辉、广平、大明、东昌、开封、怀庆的移民总数为100,034人 如果加上以前的镇定(今石家庄一带)、贵德(今商丘一带)、顺德(今邢台一带)等地,洪武时期大约有70万人从山西迁出到河北等地。 注意!这次大规模移民并没有涉及到著名的大槐树所在的洪洞县 【/h/】明朝第二代皇帝文健,他的叔叔朱迪王子通过战胜困难的战斗赢得了王位。朱元璋时期的移民基本解决了北方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并受到了军事灾难的影响 结果受战争影响最大的河北等地人口稀少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移民的输出地还是山西,土地狭小拥挤 【/h/】1403年9月以来,又一次大规模的从山西向河北迁徙开始:人口输出地区仍包括晋东南,包括泽、鲁、辽、秦、汾州,同时又增加了太原、平阳(今临汾) 这次移民,出口地区扩大到晋中、晋东南和临汾 【/h/】永乐二三年(1404-1405),朝廷迁至太原等地迁至北京(含今河北一带),户数一万户,人口约五万,以五口之家为基础。 该移民的出口目的地涉及晋中、临沂、晋东南和吕梁地区等2个地州和5个州 【/h/】永乐五年(1407年),朝廷迁至临汾和晋东南。山东邓州和莱州的人口往鲁西走,两省人口大致各占一半 以上是政府组织的移民,此外还有一些人主动迁出 明朝时,山西很多地方受灾,于是出现了大规模的民众自发迁徙 《山西移民史》主编安杰生先生推断,永乐年间,山西移民人数超过10万 看与上述人口迁徙相关的记载: 明初移民分为洪武和永乐两个时期,垦殖移民主要迁入河北、山东、河南三省 【/h/】洪武时期人口迁徙不涉及洪洞所在地区,永乐时期只提到其上级平阳府 【/h/】民间流传甚广的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官方修志史书《明史》中并未提及,官方编年史史书《史明录》也未提及,主要依据的是地方志和地方志,尤其是后者。 史书、地方志、家谱构成了我国的史料体系,但三者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最高,其次是地方志和家谱 【/h/】对于此事,民国时期任山西省政府主席的赵说,洪洞大槐树之说,历史上未见,但在光谱谍报(光谱谍报,即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h/】现代学者考证,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在11个省(区、市)、227个县,主要以地方志、家谱、民俗学为主。这种说法经常被公开引用和传播,因为它吸引了注意力。 【/h/】山西移民的民族历史一般都有严格的记载,基本没有夸大或者隐瞒 但地方志、族谱都是由地方和家族来修的,往往存在考证不严、附件夸大等问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关于洪洞大槐树迁徙的记载大多比较晚,有些甚至是在当代修复的 网上提到的《文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相关记载,近代以来都有编纂 【/h/】从其诞生的时间来看,史料存在于明朝,而族谱、地方志则是后世编纂的。从时间上看,历史书更接近历史场景 常识也告诉我们,洪洞不可能有那么多移民 【/h/】根据民间家谱资料,明代山西洪洞移民总数超过百万!那么,当时山西省洪洞县的总人口是多少?明代山西同治提供的数据有:1397年,户数11999,人口92872;1412年,家庭数量为11592户,人口为87775人 【/h/】明朝永乐年间,从洪洞所在地有大规模的迁徙。当时县城的人口搬走了,但只有89万人 据史料记载,明初山西洪武、永乐时期共迁出100万人,涉及山西多个州府,主要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 据当代学者考证和民间传说,已有数百万人迁出广洪洞县,移民的地方涉及十几个省,实在是太夸张了 尽管缺乏可信的历史数据,但洪洞大槐树的迁徙理论目前已经深入人心 对比历史记载和民间流传,我们发现:输出者,山西许多州府移民,集中为洪洞移民;输入者是河北、山东、河南等华北平原的移民,扩展为11个省227个县的移民 这次大迁移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为了丰富华北平原,迅速恢复农业生产 但有人推测背后的动机是山西汉族纯粹,朱元璋父子大规模移民是为了维护汉族,这实在是无稽之谈 关键词2:交通枢纽最可信,人群分布在这里 精神家园靠塑造,虚拟现实进入市场 洪洞移民说,虽然夸张,但不影响我们对其重要性的客观分析 能够成为很多人眼中的祖传之地,洪洞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h/】山西这么多地区,为什么光是洪洞县就是一个能让人寻根的地方? 明代洪洞县属平阳府 明初移民时期,平阳是山西人口最多的省份,其次是泸州和太原 政府组织的移民一般会根据当地人口比例进行转移 通常,洪洞所在的平阳地区是人口迁出最多的地方 【/h/】洪洞的前身是杨 《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杨、平阳人善于经商,杨是洪洞人 洪洞县始于隋朝,宋金时期发展成为晋南的经济文化中心 《金石石货殖》说:平阳路狭窄,人口密集(平阳路管辖晋南各县,洪洞就是其中之一) 政府移民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在人们离开这个国家之前,他们需要管理注册,这需要一个配送中心 众所周知,山西人口迁出的三大地区是平阳、泸州和太原 从移民数量来看,平阳地区最多,位置也在其他州府的中部。这是一个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的配送中心 据明成化《山西通志》记载,洪洞是除平阳府所在地临汾之外人口最多的地方 洪洞的繁荣也是因为它位于主干道上,交通便利 政府组织人口分布的时候,很有可能选择洪洞作为分布中心 【/h/】民国《洪洞县志》和《大槐树古迹修复》提到洪洞及其古大槐树是山西移民的集散地,槐树位于洪洞县广济寺 《洪洞县志》: 明洪武永乐年间多次将山西人迁到北平、山东、河南等地。聚会地点在树下 《大槐树古迹修复》记载: 这是第一次移民永乐,这个封面也是收集的。 广济寺曾经详细描述过,村里的老人还能看到。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被埋了很长时间,充满了风和霜,古庙已经被废弃,弓已经作为曹髦留下 【/h/】大致意思是:洪洞县广济寺是本省移民的聚集地。庙里有一块石碑记载着细节,老长辈们也看到了。后来历经沧桑,石碑已失传,遗址杂草丛生。 【/h/】即使记载属实,也没有强调突出洪洞县,而是强调山西人 可见平阳地区是山西省移民数量最多的地区,平阳地区洪洞县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很有可能成为移民的重要集散地 也就是说,大槐树只是移民的集散地,而不是他们迁出的地方。所谓寻根问祖之地,不过是后人创造的精神家园 【/h/】根据之前的公开资料,大槐树老巢的文字出现较早,是江苏省奉贤县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刘家谱 但是早期家谱中提到的大槐树的记载只是个别的 【/h/】清末民国时期,大槐树的说法突然增多 【/h/】较早系统的文献描述洪洞大槐树,出自1914年《洪洞古大槐树志》。民国六年(1917年)《洪洞县志》增加了大槐树移民的故事,但之前的明清县志没有相关记载 我们可以推断,大槐树的故事是一个似乎一无所有的传说,在民国的相关地方志中都有记载 历代的洪洞士绅都很有远见,他们看到了这种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红东大槐树的品牌已经形成 随着大槐树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深刻影响了后人对祖先起源的认知 【/h/】共同祖先土地认知形成后,很多人并不属于明初的大移民,后来的移民也信誓旦旦的加入协会,说自己来自洪洞的大槐树。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总结洪洞大槐树品牌建设过程:个体谱系描述——民俗形成——洪洞乡绅策划挖掘——新一轮深度传播 今天,很多人把中国大部分汉族经不起推敲的说法,比如洪洞大槐树的小脚趾头,当成了真的,很多媒体不考证就传播了 【/h/】其实历代的任何移民都是很复杂的。除了大移民,各种小移民几乎不间断 但晚清民国、当代移民、二次移民也受到主流传说的影响,视自己的家为洪洞移民 关键词3: IP规划自古就有,发扬传统不无道理 【/h/】除了洪洞的大槐树,全国各地都有同样道理的寻根之地,如宁化石壁、苏州长门、山东枣林庄、南京刘阳巷等。它们本身已经超越了物质地名或建筑,成为某些群体的精神纽带和文化图腾。 西口和关东的命名也可以适用类似的原则:普通人进入长城外段开土,并不是每个人都要经过虎口和山海关。而这个堡垒关是两种地理的分界线,所以成为了很多人离开故土的最后一道界碑。 【/h/】本质上,民国本土文化乡绅对洪洞大槐树祖籍的规划和包装,与今天很多地方对各种文化品牌的探索和创造并无二致 除了大槐树,山西洪洞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苏三 苏三本是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一个虚构的女人,她以京剧《玉堂春》而闻名 《苏三·齐杰》第一句唱的是苏三离开洪洞县来到街上。卖苏三的地方,背景是洪洞县 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是当地还是创造了相关的景点,建造了苏珊监狱 【/h/】洪洞大槐树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是一个教科书式的宣传计划。民国时期,这一努力不仅为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人民找到了精神家园,也为今天的文化旅游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 【/h/】近代以来,并不是洪洞家借时代东风策划了这类案件 各路祖师的故乡Xx都在重复洪洞的所作所为 【/h/】但历史归历史,民俗归民俗,真相总要被历史知道,并不影响我们对以洪洞为代表的精神象征的向往 本条指: 1。百度百科:洪洞移民 2。百度百科:元史 3。安杰生《山西移民史》,三金出版社,2014年2月 4。国家人文历史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山西资讯]《典出山西》404期:洪洞移民说有夸大之嫌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