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贫困、攻坚克难”的最后一年。山西省统筹推进扶贫工作,制定精确的政策,力求深入实际,确保如期打赢扶贫攻坚战。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山西省扶贫阶段性成果,总结经验,努力工作,黄河新闻网专门策划了一系列关于“小康之路”的专题报道,对山西省扶贫措施成果、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优势产业项目、基层扶贫干部进行了访谈,真实地写出了“脱贫、脱贫、不返贫”的山西答卷。
黄河新闻网大同新闻(孙、胡岩)第一次见到正在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布洛宝乡裴家窑村“相和仁家”家庭农场高粱地里看高粱的。“2020年,我转让了燕家窑村、乌石窑村、高香台村、张大窑村四个村的1800亩土地,使科学种田和规模化种田走上了快车道。”谈到他想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的决定时,他说,家乡芬芳的土壤给了他在空成长的空间。如今,王秉权为自己“新职业农民”的身份感到自豪。
“2016年11月,我在巴鲁包乡裴家窑村注册成立了‘相和仁家’家庭农场,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农场规模逐步扩大,共转让租赁土地1800亩。2019年主要种植高粱和玉米,收入增加到50多万元。该农场还吸纳了30多户贫困家庭,人均年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虽然地方多,但负担不太重,收入也增加了!”谈到务农致富,不善言辞的王秉权突然开口了。
“农村不缺土地,缺的是思维。所以,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新的职业农民。”王秉权说,农村是一片希望之地,他的梦想是在田间大规模种植,以获得最大的效益,使农业高效,并使土地产金。王秉权喜欢思考农业,总是想着如何提高种植效率。2019年,王秉权凭借其艰苦的科学种田技术获得高级职业农民技能证书。王秉权更有底气,不仅因为他每年挣得更多,还因为他从过去的手工农民变成了技术知识型的“新农民”,懂得种植技术和管理,逐渐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在大规模种植中,王秉权不断增强自己的科技意识。通过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和精耕细作,每亩收入不断提高。裴家窑村盐碱地程度高,亩产上不去。王秉权邀请土肥专家科学制定施肥方案,水肥一体化,实现排涝能和旱能灌溉。同时利用全塑料薄膜缩短作物生长期,为增加粮食产量奠定了基础。“根据土壤肥力,结合产量预期,进行配方施肥,使作物既不‘营养过剩’也不‘吃不饱’,不会造成肥料浪费,产量自然高。”王秉权自信地说。
王秉权在作物品种选择上并不保守。他积极咨询专家,在网上购买新品种,大胆试验推广。2019年新品种种植高粱500亩,青贮玉米800亩,成功增产增收。王秉权还投资50多万元购买大型和小型拖拉机,支持旋耕机和播种机等农业机械,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八月,田野碧绿,稻穗拥挤丛生,争先恐后迎着阳光,迎着蓝天,艰难地生长。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庄稼长得很好,到处都是淡淡的粮草香味。王秉权明白,将新技术、新概念和新思想融入农业种植不仅省心省力,还能赚更多的钱。他斩钉截铁地说:“我觉得新的职业农民有了干头,有了利润,有了头,就能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让幸福的花朵在希望的田野里绽放。”
来源:山西时报网
心灵鸡汤:
标题:[热点]【小康路上】“新农人”王兵权:让家乡土地生金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