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7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贫困、攻坚克难”的最后一年。山西省统筹推进扶贫工作,制定精确的政策,力求深入实际,确保如期打赢扶贫攻坚战。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山西省扶贫阶段性成果,总结经验,努力工作,黄河新闻网专门策划了一系列关于“小康之路”的专题报道,对山西省扶贫措施成果、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优势产业项目、基层扶贫干部进行了访谈,真实地写出了“脱贫、脱贫、不返贫”的山西答卷。

图为王凌燕在打扫新装修的房子。

黄河新闻网长治新闻(张羽)楼上楼下。100多平米的小楼宽敞明亮,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齐全。走近王凌燕的家,看着她宽敞明亮的新房和干净的院子,很难想象她的家曾经是一个贫困户。在“反复追问”下,她“说出了自己致富的秘密”的全部经过。

“去年在西塞村两委的号召下,我们家种了7亩辣椒,收成不错,一共卖了近3万元。老公有木工手艺,淡季出去给别人打工。全家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的2719.37元增加到现在的一万多元。”王凌燕眉心藏不住喜悦。她说,2019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他们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告别了入不敷出的苦日子,年收入除了日常开销外还有余钱,于是翻修了房子,买了电动车方便农活。

图为王凌燕整洁的院子。

西塞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忠武井乡西北部。325省道从中穿过。村内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全村208户,579人,其中贫困户64户,183人;面积5433亩,其中耕地782亩。村民们主要种植玉米、黄米和其他作物。2018年,在长治市委办公厅的帮助下,该村引进了辣椒、黑小米等经济作物,采用了“党支部+基地+企业+农户”的模式,并与一家电商公司签订协议,从种苗、技术、销售等方面提供支持,彻底扭转了贫困户没有工业和技术的局面,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王凌燕一家也因此受益,摘下了“贫困帽”。

王凌燕的家曾经是西塞村的一户贫困户。因为家里人少,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又没有什么本事,日子过得很紧。近年来,在扶贫单位和村干部的帮助下,除了种植经济作物,她和丈夫许贤斌还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以增加家庭收入。“我学到了两个技巧:哺乳和育儿。我老公学的是高级木工技术,我们都拿到了资格证。”王凌燕说,有了技术,老公从小木匠变成了大工人,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此外,在国家扶贫政策下,平顺县农业和农村局、教育局、村委会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贫困户的扶持措施,包括农业特种兵补贴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既减少了全家的支出,又增加了收入。

[热点]【小康路上】王令艳:好政策带我走上幸福路

图为西塞村梨园文化广场。

“今年因为要照顾上学的孩子,没时间照顾田里的农活,辣椒没去年种的多,只种了一亩半,剩下的土地都转给村里的合作社种黑小米。然后我就在合作社打工挣钱,用老公打工赚的钱,可以攒点钱。等孩子大了,我就可以去城里打工了。我选的护士和婴儿护士,目前都是热门专业。”王凌燕告诉我,不仅她的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里的变化也令人欣慰。“以前天黑的时候,大家都坐在自己的院子里,不敢出门,因为村里没有路灯。不仅如此,道路崎岖不平,下雨天出门脚踩油门。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村里的道路已经被水泥硬化,两边都建了路灯,还建了两个新的广场。我给邻居打了电话。大家一路说说笑笑跳广场舞。我立刻觉得生活很丰富,住在农村不比城市差。”

[热点]【小康路上】王令艳:好政策带我走上幸福路

图为西塞村一角。

在她的盛情邀请下,她参观了新装修的房子。在她的院子里,她被一台大型空煤气加热设备吸引住了。原来,西塞村免费为每个村民安装了价值3万多元的空燃气供暖设备,大大降低了对for/きだӝ的需求,据介绍,使用空燃气供暖设备的电费仅为0.286元/千瓦时,前三年超过2400元的部分只需村民支付。

在脱贫的路上,没有一个人掉队。今天,在西塞村,64个“王灵岩”式的家庭在两个村委会的帮助下摘下了“贫困帽”。在走向繁荣的道路上,辣椒、黑小米等行业带领村民鼓胀钱袋;保姆和木工技能让村民们找到了一个好的“饭碗”;新的村庄和新的房子使村民过上了美好的生活。2020年是决定性的脱贫攻坚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面对未来,“王凌燕”充满信心,遵循政策,努力工作,生活好,一定会变得富有。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热点]【小康路上】王令艳:好政策带我走上幸福路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