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17字,读完约9分钟

今年9月1日起,全省实行“多证一照一码”改革。申请营业执照,只需填写“一张表格”,将“一套材料”交至“一个窗口”;我省五个国家级职能领域的“证照分离”试点改革,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审批效率...今年以来,我省推进了商业体制改革,减少了不必要的审批项目和环节,缩短了企业筹备开业到进入市场的时间,真正做到了“信息跑多,群众跑腿少”。

一个“多证合一”两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太不可思议了。短短两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12月19日上午,个体户张强在工商政务大厅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多证融合”营业执照,上面加载了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
从今年9月1日起,全省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的改革。公安部门的保安服务公司在原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保登记证、统计登记证的基础上,整合设立分支机构备案,住房建设部门的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备案。道路客运经营者在交通部门设立分支机构备案,道路货运经营者设立分支机构备案,从事货运代理(代理)及其他货运相关服务的经营者备案,外贸经营者在商务部门备案,艺术经营单位在文化部门备案,旅行社在旅游部门设立分支机构备案,旅行社服务网点备案,原产地证书在出入境检疫部门与企业备案,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备案,实现“17证合一”。
申请人只需填写“表格”并向“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获得加载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申请材料及相关信息在部门间共享,相关部门不再发放综合许可证,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的注册。
“听说办营业执照很麻烦,很多地方都要跑很多时间。”张强说,这么快拿到营业执照,对他来说是一个“惊喜”。在政务大厅的窗口,工作人员递给他一张领取“多证合一”许可证的通知。根据上面的材料清单,他只需要在一个窗口提交信息,而不是自己跑腿。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董岩表示,我省“多证融合”改革坚持“尽可能融合、尽可能简化、坚决减少损失”的原则。任何可以通过信息共享获得的信息和在前置流程中已经收集的资料,不得由企业和群众重复报送;任何可以通过网络核实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和申请人重复提供;行政机关和有关机构应当调查核实的所有信息,应当由部门自行核实。【/br/】【/h/】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多证融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我省境内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从事经营活动时,各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应当承认“多证融合、一码一证”的经营许可。

[要闻]“多证合一”办营业执照少跑腿

乙“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

“我在办理营业执照的时候,要依次去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办理不同的执照。手续繁琐,我来来回回。”说起注册企业的经历,省会某科技公司负责人王忠勇感慨万千。
王忠勇说,五年前他创办公司时,拿到营业执照并不那么快。当时需要先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下来后再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之后拿着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去国税局和地税局的窗口,办理税务登记证。我来回要跑七八趟,差不多一个月就全部做完了。
王忠勇在谈到“多证合一”时表示,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节省质监和税务部门的费用。取消这些收费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减轻企业负担的目的。
“多证融合”改革的本质是“减”而不是“融合”。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许可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和分类,减少不必要的审批项目和环节,最终实现减少许可、提高效率,缩短从筹建到进入市场的时间。”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董岩表示,“多证合一”改革后,企业不再需要去政府部门挂号、备案、报送信息,既费时又费力。同样的信息,企业提供给政府部门一次就够了。采用“一套资料、一张登记表、一个受理窗口”的工作模式,实现同一信息资料的“一个采集、一个档案管理、一个网络共享”,真正做到“多信息、少跑腿”。【/br/】【/h/】按照“五证合一”登记模式取得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企业,无需再次申请“多证合一”登记,登记机关将通过山西省协同监管平台和山西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相关登记信息共享给参与综合许可的相关部门。企业原许可证期满,申请变更登记或者申请换发营业执照的,登记机关应当换发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对于综合许可证覆盖的原始信息,不要求企业提供额外的证明文件,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的“身份证”,统一的社会信用码成为企业唯一的身份码,使企业“一照一码”走向全球。

[要闻]“多证合一”办营业执照少跑腿

C 5国家功能区开展“许可证分离”试点

12月19日,全省召开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动员部署“证照分离”试点工作。今年12月21日至明年12月21日,我省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晋中开发区等5个国家级功能区开展了“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董岩介绍说,“证照分离”的实质是指除了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等重大公共利益外,将营业执照从可以分离的“证照”中分离出来,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即对原审批项目进行科学分类,减少审批项目和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同时要加强事后监管和信息互联,做到宽严相济,不至于混乱。
“我省‘证照分离’改革涉及24个部门97个改革问题。这些问题是热点难点问题,审批频率高,群众反映多。”董岩介绍,在“证照分离”改革后,属于信息采集、备案公示和备查管理的各种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中,实行“多证照合一、一照一码”。如果能够有效规范市场机制,企业可以自主管理的事项,通过事后监管达到原设定的企业相关许可事项的目的,则应逐步取消或改为备案管理。

[要闻]“多证合一”办营业执照少跑腿

划分五种管理类型,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可见的、有形的减费减税,更重要的是降低机构交易成本。
按照要求,我省的“证照分离”改革复制了上海浦东新区的成熟做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将97个行政审批项目分为五种管理类型。
第一大类是取消审批。可以有效调整市场竞争机制,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可以有效实现行业自律管理的审批,直接取消审批,实行行业自律管理,允许企业直接开展相关经营活动。这种改革主要包括出版物出租、备案等五个行政许可项目。
第二大类是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对于只向政府提供相关信息,以引导行业、制定产业政策、维护公共利益的行政审批项目,应当将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只要将相关材料报送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就可以开展相关业务活动,政府部门不再审批备案材料。这种改革包括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审批等三个行政许可项目。
第三类是简化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度。对于暂时不能取消,但可以通过事后监督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行为的行政审批项目,实行告知和承诺制度。企业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后,方可办理相关审批事项。此类包括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等22项行政许可项目。
第四类是提高审批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对于暂时不能取消、不适合采用告知承诺制的行政许可事项,要求相关部门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的目录和程序,明确具体受理条件和办理标准,列出审查要求和时限,实现服务项目的规范化。这一类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审批等36项行政许可事项。
第五类是加强涉及公共安全的特定活动的市场准入管理。对于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具体活动直接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各部门要加强风险控制和市场准入管理。这一类包括设立商业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审批等31个行政许可项目。(徐晶晶)

[要闻]“多证合一”办营业执照少跑腿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深化商业体制改革。继续大力减少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做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在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证一码”注册制度的基础上,将更多企业许可证与营业执照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多证合一”注册模式。有序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电子化试点,开展简易注销改革。支持已走产能分流的企业自主创业,为其业务或注册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依法给予减税、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创新事后监管,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促进企业信息共享、交流和相互认可。

[要闻]“多证合一”办营业执照少跑腿

○民生成就

截至今年11月底,山西省共有市场主体207.06万个,全省新增市场主体平均数量从2013年的771个增加到现在的1600个;实体企业51.76万家,比2014年3月商业体制改革前增长93.5%。以分权化、管理一体化和服务优化为核心的商业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重要动力。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要闻]“多证合一”办营业执照少跑腿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ms/1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