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9字,读完约2分钟
2月10日,塞外大同依然是手脚冰冷的寒冷季节。一大早,天镇县马家岙乡安家坳村村民马的家里就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充满信心地总结去年的合作收获,规划今年的计划。“去年我家种的50亩红芸豆卖了5万多。”马高兴地告诉:“合作社给我们收费,市场好,不用卖个好价钱。现在大家热情高涨,都嚷嚷着今年要各种亩地!”
大同市以优质杂粮为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贫困地区的贫困。近两年配套资金达到650万元,以京津冀为重点,努力向全球市场拓展。在市场、政府、科技、企业的带动下,2017年大同市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85万亩,占全市粮食总种植面积的40%,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8,总产量22.12万吨。建成10个万亩、2.8万亩高产示范区。
通过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名、特、优小杂粮品牌,培育了广陵东方小米、左云雁门高庆苦荞、李三大通县等一批特色优质品牌产品。其中,广灵小米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左云雁门高庆有限公司生产的小米面系列和苦荞系列产品不仅得到京津冀消费群体的认可,也受到外商的青睐。目前已有11个杂粮品牌长期出口日韩,近万农民签订了种植采购合同,仅带动农民增收938万元。杂粮种植县中,只有广陵县拥有“东方亮粟”、“白老杏”、“神水牌豆制品”等10余个与小杂粮产品相关的注册商标,现已出口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谷物种植者马立克·子明说,往年每年秋收时,出售谷物的困难成了一种“心脏病”。从2016年开始,与山西农资集团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加入专业合作社后,卖杂粮已经成为历史。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大同市已有11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和1.2万农民签订了销售合同,订单销售杂粮3万吨。山西农资集团阳高惠农服务中心经理牛润山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公司出口了5000吨杂粮,收入1300万元,带动了1102户平均收入1.1万元的家庭。产品远销意大利、德国、巴基斯坦等欧洲、亚洲和中东十多个国家。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要闻]大同市杂粮产业成气候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ms/1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