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汛期将至 山西划定地灾防治9大重点区域
本篇文章4592字,读完约11分钟
你知道吗?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截至2018年底,我省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0640个。政府备案的这些土地灾害隐患,就像一把“刀”挂在群众身上,随时可能引发灾害,吞噬生命。
灾害防治一直是我省高度重视的“生命工程”。特别是每年的汛期(5-9月),我省将精心安排,严密监控,尽最大努力保护隐患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4月19日,据省自然资源厅报道,《山西省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发布。经过初步部署和气象咨询,划定了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的9个重点区域,明确了今年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的“路线图”。地质灾害防治仍坚持属地管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地质灾害防治高风险期,应急小组和防治专家应进驻执勤区域。
预报
今年地质灾害的数量可能会增加
“全省都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易发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地质灾害易发区占46.9%,地质灾害易发区占11.1%。”据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查出地质灾害隐患10640处,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威胁严重的基本情况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
去年,我省发生地质灾害10次,财产损失293万元。10次地质灾害中,吕梁市3次,忻州市4次,晋城市1次,晋中市1次,太原市1次。
在汛期,降雨是诱发地面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的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如何?据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气象咨询,预计今年全省年降水量将略少于正常,空季节性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
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有所增加,边坡切割、土地复垦和开发建设等活动形成了新的崩塌滑坡隐患点,增加了我省地质灾害防治的难度。“全省现有采矿/采矿面积超过4000平方公里,塌陷面积超过2400平方公里,3000多个村庄被采矿破坏,容易造成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今年,我省仍将有位于山区和黄土丘陵区的铁路、公路、机场和桥梁工程,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矿山建设和开采活动仍然强劲。与此同时,山西省西部和西南部黄土高原的许多县(市、区),特别是柳林、离石、永和、石楼、集贤等经济发展较快或城市地质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将增加大量的削坡、填沟开荒、沟谷开发建设活动,容易形成新的崩塌滑坡隐患点,增加防治难度。
初步预测,今年地质灾害数量可能比去年增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可能比去年加重。如果地质灾害发生在人口集中、威胁严重的地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很大,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防治
明确划定重点防控区域的行政范围
根据规划,今年我省划定了山西西部黄土高原、大同平朔矿区、宁武矿区、宣钢矿区等9个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并明确划定了重点防治区的行政范围。
(一)晋西黄土高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重点防治区
范围:包括河曲、宝德、柳林、石楼、永和、大宁、集贤全部区域,以及偏关、五寨、克兰、兴县、临县、离石、中阳、西县、莆仙部分区域,总面积约19400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该区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区,下部煤层属山西省河东煤田,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采/采/塌地。
防治重点:村庄、厂矿、209国道、307国道、刘璃高速公路、小刘铁路等县乡公路周边小规模黄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该地区以离石区、永和县、石楼县、息县等为代表。,在高陡边坡的城市居民区和城乡结合部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容易发生造成群体死亡和群体伤害的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应采取预防措施。
(二)大同市平朔矿区塌陷、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区
范围:包括大同市新荣区、平城区、左云区、怀仁区、殷珊区、平陆区、朔州市朔城区,总面积约1900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本区地貌类型以中低山和黄土丘陵为主,采矿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为主。
防治重点:村庄、厂矿、208国道、大云高速公路、大同至克兰铁路、县乡公路周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三)宁武、宣钢矿区塌陷、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区
范围:包括宁武、原平等县(市),总面积约650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该区地貌类型为中低山,采矿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点:村庄、厂矿、208国道、大云高速公路、北同蒲铁路、宁武至五台铁路、县乡公路周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四)兰仙—静乐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区
范围:包括蓝县、静乐、娄烦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该区地貌类型为中低山,采矿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点:村庄、厂矿、太古兰铁路、209国道、县乡公路周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五)太原西山-汾西-霍州-乡宁-河津矿区塌陷、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区
范围:包括万柏林区、金元区、古交、清徐、交城、汾阳、孝义、交口、介休、灵石、汾西、霍州、乡宁、河津,总面积约8700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该地区地貌类型属于吕梁山东麓中低山,煤炭开采活动强烈。该区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点:村庄周围、厂矿周围、太古公路、太汾高速公路、大云高速公路、南同铺铁路、太古兰铁路、县乡公路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六)太原东山-阳泉-六安-晋城-沁水矿区塌陷、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区
范围:包括杏花岭区、寿阳县、蔚县、阳泉郊区、平定、昔阳、和顺、左权、武乡、湘源、屯留、潞城、长治县、高坪、灵川、晋城、阳城、沁水等部分地区,总面积约6800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该区为沁水煤田(盆地)北、东、西翼浅埋部分。地形为中低山区和山间盆地。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防治重点:村庄、厂矿周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307国道、太旧高速、207国道、金侯高速、太长高速、太焦铁路、石太铁路、阳泉-长治铁路、县乡公路。
(七)沁源矿区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范围:包括介休、平遥、沁源、古县,总面积约850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该区为沁水煤田西部浅埋区。地貌类型属于中低山区和部分盆地平原。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点:村庄、厂矿、309国道、208国道、县乡公路周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八)襄汾塔尔山矿区塌陷、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区
范围:包括襄汾、福山、翼城等县部分地区,总面积约470平方公里。该区地貌类型属于中山区、黄土丘陵区和塬区,以铁矿开采为主。
灾害类型:主要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点:村庄、厂矿、县乡公路周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九)中条山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重点防治区
范围:包括原区、闻喜、夏县、永济、芮城等县(市)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790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该地区地貌类型为构造侵蚀的中低山区和盐湖盆地,铜矿开采活动强烈。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防治重点:村庄、厂矿周边崩塌、滑坡、泥石流,209国道、运三高速、芮城-平鲁-原区等县道。
措施
在高风险时期,应在该地区派驻应急小组和预防专家
今年,我省地质灾害防治仍坚持属地管理,由党委和政府“一把手”负责。市、县、乡、村和有关单位将逐级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状。《方案》明确规定,党委和政府的“一把手”要深入灾害危险性大的隐患点进行监督检查。
它仍然是预防和控制地面灾害的重要途径。根据《方案》,要完善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防群控队伍。为保持监测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市、县政府应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人员购买人寿商业保险,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向一线监测人员支付监测补贴,为隐患点监测预防人员配备基本的监测预警设备。
今年,我省还将加大基层监测人员科技监测能力的培训和技能演练,不断提高灾害识别、灾情报告、监测预警和避灾能力。
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黄土地区、旅游区、交通干线、工矿建设区、城中村、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聚集区,将是今年地质灾害调查、检查、核实的重点地区。《方案》规定,对于计划纳入地质灾害搬迁管理的隐患点,要制定搬迁计划,纳入日常监测的隐患点要尽快搬迁。要进一步明确监控人员和责任人,严格落实监控措施,情况变化时及时预警,迅速组织群众疏散。高陡边坡下部已搬迁的,必须将原有房屋全部拆除。
汛期,我省各级各部门仍需坚持24小时应急制度,工长和值班人员要保持24小时在岗,通讯畅通。根据该计划,省、市、县各级应急小组应随时保持足够的值班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当地。在高风险时期,应在该地区派驻应急小组和预防专家。
今年,我省仍将加快农村地质灾害搬迁,确保全年4000户搬迁任务在同年全面启动完成,两年内全部入住。(想让薇薇·郭锋上船)
环
地质灾害防治常识
生活工作场所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了解信息
应引起地质灾害管理部门的重视,查明生活工作场所是否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什么样的地质灾害?如何预防这种灾难?哪里是躲避防守的安全地方?
◆认真参加防灾演习
积极参加当地政府和乡镇组织的地质灾害和地震,熟悉避灾路线和避灾地点。生活和工作场所应配备简单的应急自救设施和物品,并进行演习,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有效使用。
◆注意盆地和平原
盆地和平原地区容易发生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因此有必要了解地下是否分布有矿产资源,是否存在古空地区。更重要的是了解地震烈度的分布,住所和工作场所是否在地震多发区,防止地震后地裂缝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关注黄土丘陵区
崩塌、滑坡、黄土湿陷性等工程地质问题应引起重视。当房子后面有斜坡时,需要观察雨季和冻融期的土壤是否有变形裂缝,因为黄土在雨季和冻融期容易坍塌。
◆注意山川峡谷
要注意泥石流和崩塌的发生。
2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有哪些?
◆仪器观察法
仪器观测法适用于变形时间较长的大型灾害体观测,一般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简单的测量方法
简易测量法适用于测量灾害中变形时间短、局部有裂缝的灾害变化,一般用直尺或贴片定期观测。只要有专业指导,一般工作人员都可以操作。
◆目测法
裸眼观测法适用于地质灾害体变形速度过快无法测量,需要快速报警的情况。
简单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有哪些?
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是指通过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和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结构中裂缝的位移变化。
◆埋桩法
埋桩法主要用于观测崩塌和滑坡上的裂缝。滑坡的变形和滑动过程可以通过在斜坡裂缝两侧埋设桩,并用钢带测量两桩之间的距离来了解。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应离裂缝太近。
◆埋钉法
在建筑物裂缝两侧钉一个钉子,通过测量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滑坡的变形和滑动。这种方法在判断迫在眉睫的灾害前兆方面非常有效。
◆绘画方法
在建筑裂缝两侧画一个标记,和埋钉法一样,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在扩大。
◆贴片法
水泥砂浆片或纸片贴在建筑物的裂缝上。砂浆片或纸片拉掉,说明裂缝已经明显变形,必须严加防范。与上述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得到具体的数据,但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裂缝的突变。
标题:[要闻]汛期将至 山西划定地灾防治9大重点区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