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粮食产业顶层设计引入金融活水 “优质粮食工程”成为山西发展新引擎
本篇文章1689字,读完约4分钟
立足特色,寻求突破,统筹推进 8月13日,来自山西省粮食局的消息。山西省立足资源特色,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真正把“优质食品工程”建设成为惠民惠民的民心工程。 强化责任和统筹 落实国家局党组“两个决定,一个意见”和“五句话”的总体要求,要求山西省政府出台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经济的实施意见,制定优质食品项目实施意见,将优质食品项目纳入粮食安全和农村振兴战略。 国家局与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落实“山西是著名的‘小粮国’,要立足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二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指导精神 其次,山西省粮食局相关人员赴湖北、吉林等六省调研,与国家局沟通,广泛调研论证,制定了详细的三年实施方案和三个子项目实施细则 在获得国家“优质食品工程”政策支持之前,山西省粮食局协调省财政提前安排7074万元开展“山西好粮油”行动和“山西小米”品牌建设 中央资金下达后,省、市、县财政补贴2亿元;突出精准扶贫,争取3500万元农村振兴专项资金支持33个贫困县项目建设 【/h/】做好组织推进工作确保顺利实施[/h/】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政府和项目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强劲有力的进展,形成了强有力的共建氛围。 基于“杂粮、小米产业纯优势”,省政府制定了《杂粮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意见》、《山西小米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和《三年规划》,并大力推广推广 与国家粮食局科研院联合举办两次全国小米品酒大会,11个市县荣获“中国粮食强市”、“中国小米之都”等特色品牌 “山西小米”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山西杂粮市场认知度明显提高 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先进模式:朔州推进“三麦两米一豆”实践,在全国现场会议上做典型发言;忻州市投资4.5亿元建设杂粮市场,列入省级战略;运城四大团队开会,共同部署建设“运城面粉”;武乡等县的主要领导是本土品牌的代言人和销售员 为了总结推广经验,召开推广会现场观察交流,从点到面取得良好效果 同时,山西省粮食局率先抓骨干,助推“五优联动” 介绍了粮食行业龙头企业的认定方法,认定了30家省级龙头企业;成立“山西小米”产业联盟,打造37万亩基地,辐射8万多农民,增加家庭平均收入4000元,助推“五优联动”,实现企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为加强素食能源培训,提供人才支持,山西省粮食局举办了3期培训班,培训市、县、企业人员,聘请专家答疑指导,提高项目建设人员能力 同时,采取监督检查、现场办公等方式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将“优质食品工程”建设纳入省政府“13710”监管体系,夯实政府责任;列出任务和责任,明确竣工验收时限,逐级巩固责任,加强项目管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组织绩效管理培训课程,开展项目内部审计,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坚持建设与使用并重,构建长效机制 山西省粮食局将“优质食品工程”建设纳入全市粮食安全评估,定期督促检查,明确奖惩措施 制定《优质食品项目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子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优质粮油产品评选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确保目标、项目、资金、责任的落实;召开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现场会议,提出体系运行和管理要求 成立了山西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山西小米”品牌建设专家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制了35个山西小米和优质粮油系列群体标准,承担了1个山西小米标准体系建设项目,为“五优联动”提供支持 推进“人才兴粮”,实施“百名医生服务粮食企业”计划;投资300万元支持国家功能性杂粮中心建设,依托山西农业大学开展杂粮四大科研项目,加大研发投入。“钦州黄”营养米粉、“太行珍珠”方便米粥等一批新产品相继上市,创新成为优质食品项目深入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扩大政府资金作用,与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开展战略合作,为“优质食品工程”建设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按照“求大利、创新成果”的要求,拟延长“优质食品工程”建设,赴河南、陕西研究主食产业化,并向省政府提交《主食产业化调研报告》和《关于加快发展全省主食产业化的实施意见》。主食产业化被列入全省“十大农业产业集群”,力争成为“优质食品工程”建设的新引擎和新亮点 (张文娟)
标题:[要闻]粮食产业顶层设计引入金融活水 “优质粮食工程”成为山西发展新引擎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