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晋商惨败深思录
本篇文章4842字,读完约12分钟
在长达260多年的清朝 年间,晋商成为支撑清廷统治的经济支柱,同时也成为嘉福华夏的大商帮,创造了东有日韩,北有俄罗斯蒙古,西有天山,南有东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活动的辉煌历史。但它对清廷起到了临时凑合和垂死挣扎的作用,令人心酸。今天社会对晋商的研究非常重视,想得到古为今用的精髓,应该肯定。然而,应该注意的是,晋商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以胜利者的身份出现的,但在世界近代史上却是不可避免的惨败。它留给我们的本质是失败的教训。晋商的惨败,表面上是中国军事力量的惨败,实质上是中国落后腐败的封建政治的惨败。晋商的经济惨败是清朝政治惨败的反映。晋商有自己深刻的历史教训,可以用灾难性的封建政治打败他们。这样,作者想把晋商在中国小环境中的成功与他们在世界大环境中的惨败联系起来,重点探究他们惨败的原因。
首先,除了自身条件外,在诸多客观因素中,晋商崛起的关键是在极其需要明清统治秩序的地方。
众所周知,明朝为了抵御蒙古,在鸭绿江至嘉峪关沿线建立了一个九边城镇,拥有36万匹马和89万士兵,创造了一个高消费区。为了解决这些士兵和马匹的生存和需求,靠近重要城镇伯久金的山西大商业小贩抢先一步,蜂拥而至,从事贩运各种货物的业务。明政府下达转关通商令后,他们进一步开始与关外各族进行贸易,互通有无。在贸易大旗的掩护下,野心更大、意图更大的晋商充当了中国未来统治者的耳目和间谍,开始了一场“政治买卖”。满清入主中原后,以介休藩窦勇为首的山西八大商贾成为天下“皇商”,获得了其他商贾无法享有的特权,为晋商开创了独特的局面。在八皇商的影响和作用下,山西的经商之风越来越热,这种迅速扩张的名商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皇权的部落,成为诸侯,从而获得暴利。他们除了在国内外贸易中获取高额利润外,还在为清廷组织俸禄、粮食、厘金、赋税、政府财政周转等方面获取高额利润,甚至在官员的官衔和职衔中出售窃取贿赂的赃款,窝藏朝廷各级大臣和官员的各种赃款,向土地收钱,成为中国历史上官商勾结的典范,也是中国最富有的封建商帮。
从以上可以看出,晋商的崛起和繁荣并不是建立在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及其在大规模生产中应用的基础上的,其有限的积极作用远远不足以支撑清廷应对即将到来的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挑战。中国之所以陷入军事惨败、经济掠夺的灾难性局面,与清廷不能正确对待中国三千多年的“文明史”有关,但最直接的原因是保守、落后、愚昧、腐败。清朝统治者从来不重视科技的发展,也没有培养科技人才的意图。他们只把它当作晋商的一个方便的经济工具和勒索对象。同时,他们没有吸收外来新文化,积极支持晋商迅速转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以适应世界竞争的趋势,生存下来的愿景。在这里,晋商除了一味努力成为清廷的附庸之外,没有意识和权力摆脱这种被剥削、被勒索、被奴役的政治地位,从而把自己锻造成强大的民族资产阶级,与清廷共享秋色或取而代之,这是不争的事实。它没有这样的力量,这是由它的历史渊源和自身素质决定的。这个问题后面会详细阐述。
就像晋商在中国称霸一样,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等国家的资产阶级早已站出来同他们的封建统治者斗争,完成了工业革命,使他们成为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主人。1840年英国轰炸中国闭关锁国的时候,晋商是注定要死的。作为一个垂死的封建王朝的经济支柱,它没有力量支持代表中国的清廷,也没有力量支持大国为民族生存而战,它也不愿意为了民族生存而支持人民的民主斗争。上天真的很难容忍。
第二,从晋商的内在素质来看,大部分原本是被封建王朝禁锢的社会最底层的店主,油、盐、酱、醋、粮、菜、丝布店的大大小小的商人,当铺老板,破落的地主或农民,小手工业的小作坊主,或者既是商人又是失意的文人。
晋商青年时代大多没有读过一些五经四书和中庸之道的古籍。做生意后,他们只学了算法、记账、兑换、书信、背诵平码等九章,以及经贸所需的俄蒙语言、骑马、赶骆驼等实用技能。他们在经商期间也积累了一些有限的国内商战经验和教训。他们虽然也充分利用各种主客观条件在国外露了头,但毕竟和小农经济、小手工业、小作坊有着密切的联系,只限于物质容易、需要的商品交换容易的封建商业集团。即后来的山西票号银行,也是由晋商的商业资本家演变而来的为帝国贵族和各种商业集团服务的封建金融商人。这两类晋商只能靠皇权在致富圈里打拼。
通过他们自身的价值观,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他们狭隘、短视、自私的封建劣根性在哪里。中国三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奉行“土生土长的农工商”原则,把读书当官当作人生头等大事。这种重“士”的方式,本来是阻碍中国社会加速解放生产力大踏步前进的羁绊,但晋商提出了一种“以物生子,不羡七品空壮美”的所谓“重商”方式。这条路虽然被现代人称道,但恰恰是晋商急功近利意识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惨败的关键。所以他们追求这条路,或者是很难融入官场,或者是害怕不可预知的官场,所以他们很看重做生意,把它作为一条寻找更大物质利益的捷径。还会吸引“帅”的孩子来占尽商海,让子孙后代变成只求金钱的短视者。自古以来,中国官场就有一句话,“为官千里,就是为了温饱”。其实那些当官的都是有“荣耀祖宗”、“封妻封影”之类奢望的,不仅仅是为了温饱。商人只有在达不到官员能达到的奢望时,才能争取温饱。当清廷开门出售官员和贵族时,他们完全忘记了“不羡七品空壮美”的戒律,开始了钻营官场、捐官买贵族的活动。他们从“鄙视”到当官的“重商”方式,又回到了兼顾政府和企业的方式。所以晋商人生价值观的结论只能是:在朝可以争名,但不能争利,即可以争名夺利,两者都要兼顾。其他商业集团也不例外。
以上两点,也是晋商在开始奠基的时候,还有一些可贵的一两代人勤奋奋斗的精神,然后流传到后世的重要原因。
第三,小农和商人的狭隘观念,使晋商变得目光短浅,金钱至上,急功近利,无视世界潮流,无意投入资本发展先进的科技文化和生产大型工农业机械。并且从晋商与俄罗斯、日本的交往来看。
1861年,俄罗斯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同时,农业经济日益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以来,晋商与俄罗斯进行贸易。除了在中俄边境的查克图进行边境贸易外,他们还前往莫斯科、彼得堡、多姆斯克等俄罗斯腹地的大小城市与俄罗斯进行贸易。俄罗斯商人最多几万。晋商与俄国通商时,正是俄国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的时候。从今天看到的文字和晋商在中国的行动来看,他们似乎对俄罗斯的改革没有任何知识和兴趣,也没有讨论和学习俄罗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等先进技术的欲望。而是只专注于赚钱,卖一些在国内购买的土特产和简单的手工艺品,然后买回一些在国内供不应求的洋货。这给晋商赚了一些钱,扩大了国内生产的市场,换来了一些王公贵族和富家子弟的需求,又增加了一些中国所缺乏的奢侈品,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带来了什么呢?这种看似繁荣的经济现象和短期、疲软、非生产性的贸易增长能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什么?
1868年(同治七年),日本成功地掀开了大幕,千方百计地学习和引进西欧先进的科技文化,正式开始了被称为明治维新的全面改革。到20世纪初,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能够与西欧先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实力和美貌的竞争。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统治世界的介休藩皇商在84年里几乎每年都去日本购买洋铜。这个时候日本的落后和中国差不多,范的成就也不算什么。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山西银行号和圣元的沈书凯率先在日本开设银行,开始与日本进行金融竞争,但只是杯水车薪,无助于民族脉搏的恢复。就晋商领袖沈书凯和其他几代人而言,他们只有财政措施与日本抗衡,对日本科技、文化、工农业生产等巨大的社会变革似乎漠不关心。对于其他频繁往来于中日之间的商人来说就更明显了。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晋商的开明人士虽然也架设了一些桥梁,为百姓铺路,兴修水利,创办了一两所商科子弟学校,与俄国商人在加工制造茶砖、销售等方面展开竞争,但对整个民族的效用却微乎其微。因为他们的上述致命弱点,只能把滚滚金银埋在地下,或者供奉清廷的朝廷权贵,或者挥霍在铺张浪费和吸毒上,用在经商赚钱的周转上。总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晋商未能承担起他们可能承担的历史使命,其中的幸存者只能在封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从后劲开始后充当弱小的民族资产阶级,以分享一点残汤。
另外,在研究晋商的起家时,有人得出“商可以富民”、“商可以兴省”、“商可以强国”、“无商不富”的结论,这确实是一种误解。就中国而言,一个国家生产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国民素质和智力的普遍提高的基础上的。一个国家市场的繁荣与萧条,对外贸易力量的强弱与大小,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现在世界经济市场有竞争,这叫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穷人没有富国,愚蠢的人没有明智的国家,弱者没有强国,没有财富、智力和实力的国家没有强大的商业!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经济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从长远来看,只能努力提高综合国力,一个想单干致富的国家是不可能致富的。就省而言,理也是。
随着先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和发展,我们不难知道,它们原始资本的积累和提升,除了内外的掠夺和剥削,就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所以他们才能有今天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没有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说,他们最初的对外经济掠夺和以经济掠夺为目的的武装侵略也是基于他们高度发达的综合国力。武装侵略是国际市场上一种特殊的竞争形式,只是增加其资本积累的手段。同样不可思议的是,如果其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用于军事和其他生产领域,它能够成功。他们之所以能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及其应用,应该归功于他们普及国民教育,普遍提高国民素质,以及他们对全人类智慧的大胆借鉴、继承和发展。显然,现代最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不仅仅依靠商业致富。另一方面,晋商主宰了中国经济舞台几百年,却没有把中国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反而与清廷沆瀣一气,聚敛天下财富为私有制,漠视中华民族的利益,使一个发展机遇巨大的民族陷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贫弱泥潭。当然,这种历史罪责首先应该由腐败的清廷来承担,但晋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世界进入自由经济竞争的发展阶段,任何落后的民族或国家,不顾自身利益,谴责其不合理或不公平,都是徒劳的。如果我们不能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中找出原因和教训,简单地把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悲剧归咎于列强的侵略和破坏,那么我们就失去了历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今天对历史上晋商的研究是为了今天和未来中国商业的发展。历史上晋商的发生、发展、兴盛和衰落,都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和发展的时代。因此,对晋商的研究应该放在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与同时期西欧列强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和评价。而且,经济本身虽然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受到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制约和作用。所以我们在研究晋商的时候,不能孤立地研究晋商,还要注意其他相关因素。与西欧的经济发展相比,也是如此。另外,如果局限于为了“振兴山西”而研究晋商,或者为了争取山西的国内市场,不仅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把晋商的“非”说成“是”,甚至夸大其成就。
如今的中国已经无法与过去晋商生活的中国相比。在当今世界环境下,虽然主战场已经从军事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但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阴影仍然笼罩着地球,谁也不能保证世界上不会有冷战的可能。因此,在当今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不愿意被羞辱的中华民族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不仅要尽快加快经济发展,还要尽快加快人民科技文化的普及和提高。所以我们在研究晋商的时候,一定要面对世界经济竞争的大市场(不排除微观研究,为振兴山西服务),寻找能让整个民族齐心协力的经验教训和得失。
作者:张全胜,山西省史志研究所方志研究所一室研究员
马小玲,山西省史志研究所科研组织部。
标题:[探店]晋商惨败深思录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探店]新晋商之草根创富篇
下一篇:[探店]潞商客居景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