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20字,读完约6分钟
黄河新闻网长治新闻()从偏僻的小山村到美丽的小城镇,从破败的瓦窑窑洞到美丽的别墅,从田园中的贫苦农民到城镇中的幸福居民……李,1947年出生,与共和国同龄,是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的一名普通农民。70年来,他目睹了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经历了人民衣食住行的巨大改善,实际上过着为老年人提供保障、支持、幸福和住所的幸福生活。
图:生活中的李
李居住的振兴村是一个搬迁村,旧称关家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贫困村。以前他在关家村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给家里提供衣食,他打铁,放过羊,做苦力,编筐,但还是摆脱不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日子。在李的记忆中,村里最苦的条件就是孩子不上学,在破败的关帝庙里读书;人无井食水,不得不在两里外的山沟里挑水;农民没有路可走,只能走在崎岖的河流和沙滩上。
1983年,36岁的李担任关家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改变村里的贫困状况,他和村主任牛一起扎根,肩负起脱贫致富的重任,下定决心带领村民“拔穷根”。于是他们利用村里有限的资源办企业,用牡荆手工编筐,在砖厂烧砖,在煤矿挖煤,想尽一切办法赚钱在村里修路、打井、建学校。1985年,在全体村民的努力下,关家村村民有了出行的途径,人民有了好的吃水,孩子有了教室上学,成为全县第一个接通自来水的村庄。
图片:李接受采访
1986年,李和他的妻子因过度劳累而生病,担心耽误村里的工作,所以他自愿辞去村党委书记一职。“我回家养病后,村里脱贫致富的重担全落在了牛庚恩书记身上。他没有退缩,而是努力工作,承担起责任。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村民们过上了不愁吃穿的好日子。”90年代,关家村家家户户都安装了闭路电视。村民们除了享受大病补助外,靠着电费、学费、医药费的报销,靠着农药化肥村委会的领导,过着幸福的生活。当时村里每一项惠民措施都是长治第一,关家村成为全县红旗村和十里八巷的模范村。
2007年3月27日是关家村人民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村里举行了新农村建设的奠基仪式。这时候,李才兴奋起来。和其他户主一样,他带领全家人投身于新房的建设,比如填沟、挡岸、挖河改道、拆旧楼、建新楼等。一年后,一个总投资2.2亿元、统一美观的别墅式新村建成,关家村正式更名为“振兴村”。
图:李在振兴新区获“模范老党员”称号
“2008年10月18日,我们全村正式搬新家,住小楼,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中西合璧的三层小楼,我们家大儿子一间,小儿子一间。我们家里做饭不再用煤气,取暖也不用集中供暖。同时要有自来水、网络宽带、数字电视等现代化设备。”
振兴村的建成让十里坝乡的村民羡慕不已。他们称赞振兴村是人间仙境,山上松树环绕,别墅、亭台楼阁、鸟语花香数不胜数。穿过村庄,如画中,可以看到别墅式的房屋和郁郁葱葱的景观带,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一条街一处风景。
再穷也不能穷在教育上,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全村人民的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振兴村立即开始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这几年,幼儿园、小学、初中四所学校相继落成,孩子们摆脱了晴天灰尘多,雨天漏水的艰难学习环境。“学校建成后,我的三个小孙子不仅免学费,而且村里的企业也给他们补贴,他们有吃住的自由。”李高兴地说,村里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越来越多,他的曾孙也在美国读书。孩子的成功靠的是开销,靠的是两个村委会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靠的是牛庚恩书记的努力。"
图:李获振兴农村生态文化旅游新区先进工作者称号
短短几年,振兴村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李的家庭不仅进入了城市,而且成为了城市居民的户口。同时,他们也享受到了村里的医疗、养老、就学等福利政策。孙子上小学初中不用交学费。高考学费全部由村委会承担。儿女都在村里就业。除国家养老补贴外,他和妻子每人每年将获得额外补贴1200元;此外,他们全家和村里其他人一样,每年可以享受两次村里组织的免费体检。
振兴村的“进城、入学、就医、就业、养老”模式成为长治市城镇化建设的典范,是新时期农村建设的标志和良好开端。“搬迁后,我们村成了一个小镇。老人活动中心、便民超市、健康中心、集市、文化广场等便民设施齐全,生活十分便利。可以不出村购买、看病、逛公园。”
图:李在振兴新区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2年,振兴村将发展战略由黑转绿,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将发展旅游业与促进文化产业繁荣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将振兴村打造成为休闲度假的旅游度假区。采摘园、儿童游乐场、恐龙馆、秋千园、赛马场、民俗酒店等一批休闲娱乐设施相继建成。村里一年四季也有各种大型活动,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二月十五根族文化艺术节,从农历五月端午民歌大赛到1999年重阳金秋文化旅游节,形成了一个条条框框、处处有趣的文化景观。
“有了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平台,村民们建起了农家乐,推出了农家菜、农家乐、农家乐活动等旅游项目。我们家没什么不同。除了搞农家乐,村里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我和老婆就趁着游客的好机会,做点小生意。收入挺不错的。平均每天能卖出1000块,一年能赚5万左右。”
李自豪地说,振兴村已成为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现代建筑和古典亭台楼阁相映衬,文化内涵和经济产业并存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每年接待70多个旅游团和100万游客,年综合收入5000万元。“全国文明村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休闲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全国重点乡村旅游村”...荣誉称号陆续增加,实至名归。
生活是美好的,日子是丰富的,可是李在七十岁的年纪却忙得像陀螺一样。他见证了振兴村的成长,深深感受到了今天成就背后的艰辛。为了保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他每天上山下山,不停地在村外忙碌,在乡村绿化中担当起“护林员”和“美容师”的角色。他会用余生来呵护家园,扮演主人的角色,继续为家乡的发展发光发热。他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个人,赢得了光环,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模范老党员”等称号。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山西资讯]【寻找共和国同龄人】李和气:振兴村里话振兴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