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2字,读完约3分钟

[开场白]直到退潮时河岸变宽,没有风吹动我孤独的帆。辉煌的70年历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奋斗史,也是山西人民奋斗的创业史。9月3日起,黄河新闻网将推出“70年游”栏目。我们将以生动的事实、数据对比、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三晋大地7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传达三晋子孙的强烈心声。

黄河新闻网消息(刘亚男)金融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打开财政“账本”,支出的全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民生福利,如“三农”、教育、医疗、社保、交通、住房等。

70年来,山西省财政实力持续增长,财政收入不断推进到新的水平。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50年的6700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2292.7亿元,年均增长12.72%,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1950年的3900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283.91亿元,年均增长14.66%。金融实力的增长有力支撑了山西经济发展,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致力于确保战略部署,支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在过去的70年里,山西财政不断发挥其支撑经济大蛋糕的力量。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综合转型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我省坚持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转型和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加大创新驱动力度。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金融支持方式,灵活运用ppp、政府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发挥金融资金作用。同时,我省加强政府资本投资基金的运作,进一步扩大金融资本的乘数效应,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兴产业。

到2018年,我省科技投入从2012年的8.09亿元增加到18.79亿元。2019年,省级技术改造资金增加到25亿元,11个城市也设立了规模为18.75亿元的技术改造资金。因此,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呈现强劲增长趋势。截至今年6月,省政府投资基金累计投资新兴产业项目17个,投资65.24亿元(财政资金6.4亿元),涉及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6个方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注重确保改善民生,弥补社会发展的不足

增加财政保障改善民生,弥补民生发展中的不足,彰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意义。谈到山西的“财政账户”,我们高兴地看到,民生支出始终占总支出的80%以上。

在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健康养老、群众文化和生活环境等方面,我省支持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和民生工程,不断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调整和提高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标准、城乡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建立了贫困人群医疗保障援助制度。 民生工程的扎实推进,使人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更多红利。

加强改革管理,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像一般的家庭理财一样,财政要有钱花在“刀刃上”,即使政府“吃紧”,也要让老百姓“好看”。70年来,山西金融在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的道路上不断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健全的金融运行机制。努力完善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所有政府收支都纳入预算,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依法用好人民的钱”的新管理机制逐渐清晰。

70年的辛苦,70年的艰辛。翻开财政“大帐”,反映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成就,揭示了三金人民的盛世。关了“经济账”,民生难掩,新时代新金融谱写了三晋之地兴金富民的时代篇章。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山西资讯]【70年巡礼】山西:政府“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