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6字,读完约4分钟

一场秋雨把秋色洒满了太行,红叶染红了山丘,果实累弯了...

随着秋雨飘入太行山南麓的山谷,你可以看到一条U型铁路在山谷中蜿蜒前行。铁路弧度很大,站在中间,既看不到路线,也看不到目的地。只有当远处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汽笛声时,我们才知道火车来了。

在U型铁路的底部,有一个叫孔庄火车站的小站。

小站体积小,位置隐蔽,不专门找很容易错过。小站极其重要,镇守着山西煤炭运输黄金通道——太焦铁路的南咽喉,每天有100多辆客货列车呼啸而过。

自60年前车站诞生以来,它一直静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迎接着从南到北的列车,见证着晋城的经济发展。

" 23121次列车,空庄1站等信号."10月2日12点40分,车站值班室的服务员于飞熟练地处理了列车信息。

和于飞一样,孔庄站工人的工作也是“简单”的:接发列车,监控列车状态,保证列车安全运行,一班三人,24小时轮班,不停车。

一辈子用同样的标准做简单的事情,不容易。“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不简单,把普通的事情做好不平凡。”挂在驾驶室门口的这句话不简单。

孔庄站一度以条件艰苦著称。小站有“四个困难”:吃水难、吃菜难、看病难、旅游难。“四面环山一条沟,一条沟在污水谷里流,风把石头吹得团团转,想听歌。”一首打油诗,诉说小站生活的辛酸。所以孔庄站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所有下班的员工都要先去接一车水,所有来孔庄站调研的同事都要给孔庄站带一些“干粮”。

无论多么艰难,孔庄的铁路人都坚守着“吃苦不怕苦,安全就是奉献”的孔庄精神。崆峒一代铁路人坚守崆峒,兢兢业业,连续37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他们还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青年文明”、“中原铁路十大青年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

从2008年解决干旱问题开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孔庄站的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通有信号,员工上班不用自己背电视;已经建了会客室和工作人员活动中心,深山里的温暖更强烈。

当然,车站的工作人员都驻扎在这里,不是为了享受世外桃源的隐居生活。37年不出意外的好结果,不容易得到。火车日复一日地从南向北行驶,车站上的工作人员年复一年地把东西用好。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风险判断和隐患排查的双重机制,并根据铁路工作的特点和季节性要求,不断加强日常业务学习和列车接发演练,以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彻底了解操作规程,然后熟能生巧,轻松应对。

“孔庄地理位置特殊,是山西煤炭南下的唯一通道。没有粗心大意的余地。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列车流的组织。”赵超是孔庄站的站长。他扎根孔庄11年了。从现场助理到服务员,从安全员,到站长,孔庄精神磨练了他,成就了他。

孔庄火车站见证了孔庄铁路人的成长,孔庄铁路人也通过孔庄火车站见证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孔庄站应该是最早的“网络名人打卡场所”之一。游客参观孔庄时,喜欢在铁轨附近拍照。

“2009年,我刚入职的时候,孔庄站每天接车相对较少。现在火车数量已经上升到160辆左右,平均五六分钟。”赵超说。

火车多,意味着煤炭运输量更大,晋城经济社会发展更快。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山西煤炭向社会运输力度的加大和铁路货运潜力的不断深化,孔庄站更加繁忙。

“铁路运输跟千家万户有关系,运输安全比泰山更重要。我们必须坚守岗位,确保每辆列车安全通过。”助理服务员赵对说道。

赵和他的同事将重复从驾驶室走到岗亭、挥舞旗帜、仔细监控过往列车的运行状态、以及在列车安全通过后返回驾驶室的过程。

铁路工人,简单踏实,动作频繁单调,每次都能一丝不苟。

今年是赵入职的第九年,以后还要坚持很多年。“铁路行业发展得越好,这个地方就越繁荣。我相信,未来已经过了高铁的晋城,会更繁荣。”赵对说道。

汽笛再次响起,载着发展希望的列车呼啸而过这个小车站,向远方驶去。(李光涛,陈栋)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山西资讯]晋城:太行山深处的孔庄小站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