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村、雨林苗寨、兰花小屋、梦幻花园、黎苗风味美食...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槟城谷的美景和独特资源,无不诉说着海南黎族苗族的非遗文化,绵延不绝。

7月29日,“天然氧吧健康海南”、2020全国抗疫英雄海南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推广活动走进保亭槟谷,捕捉非物质文化的魅力。

2020全国抗疫英雄海南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推广活动走进槟榔屿谷。沙晓峰

探索独特的非物质文化

了解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俗话说,到了海南一定要去宝亭,到了宝亭一定要去槟榔屿谷走走。两边都是山,参天古树,藤蔓植物。中间是绵延数公里的槟榔谷。这是保亭槟榔屿谷。

槟榔屿谷创建于1998年,位于保亭和三亚交界处的甘石岭自然保护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由非物质村、雨林苗寨、槟榔古韵大型现场表演、黎苗风情美食街等9个文化体验区组成。它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风景优美,资源独特,文化魅力十足。

拥有百万颤音粉丝的“槟城小吴”,早早上了游览车,提前向大家介绍了保亭和槟城谷。这群人对保亭槟榔屿谷和黎族文化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在槟城谷,村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是一个需要慢而精的产品,又能了解黎族独特文化的地方。

船屋,土坯墙,青石路,郁郁葱葱的绿荫掩映,充满期待,忍不住想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在这里,许多老房子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习惯了最简单生活的人,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时间的味道。

2020全国抗疫英雄海南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推广活动走进槟榔屿谷。沙晓峰

借着一片绿光,三五条藤蔓,还有昏暗的光影,织布机吱吱作响地进入耳门,你可以体验到黎族人的生活场景,如织锦、糯米、竹木器乐、柴火舞蹈等。走了几十步,你可以看到海南黎族的老奶奶,坐在危险中,一脸慈祥,或者一脸肃穆,手里织着醒目的黎锦。

“好手艺不是一般人能学会的。它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沉淀,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来自浙江在线的翁于君(音译)正沉浸在看李进织毛衣的乐趣中,就像置身其中一样,并和她的祖母一起学习编织。

除了感受黎族和苗族文化,景区内大型的黎族风情现场表演也非常有趣。演出结束时,李演员与观众互动,引发了竹竿舞,大家都很欣赏。

以黎苗文化为核心

打造“富游+富农景区+农民”的社区

以黎苗文化为核心,山谷古树参天,藤蔓缠绕,气候温暖,果实芬芳。它是纺织、印染、织绣、柴火舞蹈、树皮布制作技艺、船屋建造技艺等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载体。同时,以深度体验的形式,让游客充分感受到采摘山篱、糯米、拉龟、爬藤、采花等丰富多彩的李家情趣。

槟城谷景区始终坚持“互利、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做好景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景区+农民”、“农民+从业人员”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在帮助村民的过程中,景区积极从“输血救助”向“造血指导”转变,在劳动就业方面优先安置当地村民,为石干村村民量身定做了“半日种地+半日打工”的弹性工作模式,让普通百姓纷纷参与建设,村民成为了京民,稳定了当地的和平。同时,当地人尝到了甜头,愿意与企业一起发展和生存。槟城谷与石干村20年的携手致富之路,形成了“景区+农民命运共同体”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为了帮助村民,景区投入300万元修建惠农街,统一修建了116家小店,分给与景区合作的村民自主经营,创造了近200个就业岗位,有效打造了景区与村民之间的“命运共同体”。村民通过各种途径帮助脱贫,实现村企和谐发展,如从景区获得的合作用地的分红和租金收入、进入景区的工人收入、铺面经营的经营收入等。

经过20年的发展和探索,村民们被赶出了贫困,景区实现了“多包容、多工作”的发展原则,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绿色之路。

“只有槟榔屿谷周边的村民真正受益,这是这种模式最好的体现和证明。”来自湖南红网的王劲文加深了对槟榔屿山谷的了解。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让槟榔屿山谷周围的村民受益,并通过“旅游+”推动村民朝着更美好的生活迈出坚实的步伐。

活动由海南省委网络办、海南省旅游文化厅、海南省卫生保健委员会指导,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赞助,新海南客户、南海网、南方都市报承办,三亚市委宣传部、万宁市委宣传部、五指山市委宣传部、保亭县委宣传部、乐城先锋区管理局协办,碧桂园海南区专项支持,PICC人寿海南分公司独家保险赞助,莫比迪克三亚海洋探险世界赞助。(海南新客户,南海网,南方都市报林世堂)

来源:山西时报网

心灵鸡汤:

标题:[热点]抗疫英雄走进保亭槟榔谷 探秘独特非遗文化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2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