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8字,读完约4分钟

9月17日,赵振英(右一)家中,其与分别66年的部下马明亮,以及战友罗开甲之子罗齐家互致军礼问候。志愿者供图

抗日退伍军人的集会于9月17日在北京举行,负责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会场警戒的96岁退伍军人赵振英分别与66年部下的连长马亮和战友罗开甲的儿子罗齐家互相进行了军礼致辞。

前几天,集会的照片在网上和微博上公开,引起强烈反响,不仅受到了网民的抗日退伍军人的祝福,还钦佩他们之间的“流泪瓦解的友谊”。

被要求寻找资深的部下

在2009年论坛活动中,68岁退休教师、互助抗日退伍军人论坛的坛主曹治邦首次会见了赵振英。
“以前没有交叉过,我只知道他是抗日退役军人。 ”。 在曹治邦的记忆中,赵振英见到他时,在写微博,瞥了一眼,很儒教。 谈话得知老人是日本投降式少校的警卫大队长。

曹治邦说,在2011年春天的访问中,赵振英称他有名的部下为马明亮来自云南,但抗战胜利后,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偶然的是,在台湾的马明亮88岁了,在电视台播放纪录片《发现少校》的时候,也发现了自己那年的长官赵振英。

最初发现赵振英的抗战史研究者晏欢介绍说,那一年他还联系了赵振英的另一位战友罗开甲的儿子罗齐家。 至此,志愿者们开始为三个老人筹办派对。

我想去北京见长官

“后来他给我打赵老电话时,他的手一直在发抖。 ”。 曹治邦说。

去年10月,曹治邦去台湾看望嫁到那边的女儿,出发前拜访赵振英,受其委托看望马明亮,与罗齐家取得了联系。

计划去北京和赵振英见面时,马明说:“我只要爬,就去北京见我的营长。” 曹治邦记得很清楚。 说这话的时候,老人握紧了拳头。

时隔六十六年行军礼

9月16日下午8点,马明亮和罗齐家坐飞机到达北京。 第二天上午十点,两个老人在曹治邦的陪同下赶到赵振英家。

“赵老去门口接他,这次他没有拄拐杖。 ”曹治邦说。

曹治邦和志愿者陈平在狭小的客厅里,马明和罗齐家正立,举起右手举行军礼,介绍说“赵营长,马明来报告了”,报告了自己的号码。

在那之后的几天内,三个老人悬挂着卢沟桥,品尝了北京料理。 月22日,马、罗二老离开北京前夕,每人捐了2000元钱,委托曹治邦救助生活困难的抗日老兵。

人物

赵振英

日军投降仪式负责安保工作

如果不是不知道的日记,赵振英可能还不知道。

2006年,抗战中参加过渚沪、缅甸等战役的抗日名将潘裕昆外孙、抗战史研究者晏欢在网上发现了抗战军人的旧照片和记录了多名军官亲笔签名的日记本。

经过联系,晏欢找到了发表这些资料的尼尔·葛顿南,其父亲是曾经参加中国抗战的美军军官,照片和资料都是父亲收集的。 后来晏欢在网上发表了这些资料,开始寻找老照片和日记军官。

2008年,赵振英的家人在网上发现了有军官签名的日记本。 其中有赵振英的名字。 赵先生的家人给晏欢打电话。 在这次通话中,晏欢发现赵振英是1945年9月9日南京日军投降签字式的警卫员工。

据多次与赵振英接触的曹治邦透露,赵振英打算报考北京大学,但遭遇“七七事变”,投笔从荣参加抗战。 “文革”期间,赵振英解体到1975年,获得特赦。

“像赵老这样参加投降仪式的退役军人,健在不容易找到第二个”,按照曹治邦的标准,赵振英在很多抗日老兵中已经属于“国宝”级。 长期关注抗战老兵的他,越来越频繁地听说老兵离开了,希望这个历史不会被忘记。

记者观察到,自今年6月11日后,赵振英的微博再未更新过。其子赵精一昨日说,老人摔伤了右胳膊,虽然活动不受影响,但活动量仍需控制。(张太凌)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要闻】抗战老兵66年后重聚凭吊卢沟桥(图)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1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