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26字,读完约6分钟

“恩人啊,我终于找到你了! 》4月15日上午9点,河北沧州站,73岁的登封老人陈怀军刚下火车,紧紧握住夏淑梅的双手,无言以对地流泪。 这一瞬间的相遇谢恩横跨河南、安徽、河北三省,寻找恩人51年。 半个世纪以来,陈怀军为什么找恩人已经51年了? 他们面前有什么难忘的动人故事吗? 这个也要从三杯大豆开始说。
那一年正是特别的一九六二年。 住在登封市大金店镇金西村的陈怀军22岁,他家和千万户一样遭受饥饿。

当时他在合作社工作,家里也没继续吃饭,父母饿得浑身浮肿,姐姐也病弱。 很遗憾,他和嫂子背着家里织的布匹,离家出走,沿路换粮食送糊口。

陈怀军清楚地记得当年农历三月初十中午,他和嫂子来到安徽砀山县夏家庄。 饿了的他们敲门,开门的是19岁的夏淑梅。

夏淑梅什么也没说,把两个人叫到房间里,知道他们老远来用布换粮食,善良的夏淑梅不仅换了布,还热情地做了红薯粥,让他们吃了好久没吃的饱饭。

陈怀军意外地在出发时,夏淑梅拿出一大碗粗瓷,从家里剩下的粮食少的缸里舀了三杯大豆,放在他们的布袋里。

“当时我最担心妈妈看着装粮食的缸,幸好她没注意到”夏淑梅说妈妈回家后她只说换布,不提送大豆。 回忆道:“当时我们也不富裕,啃树皮、吃草根的年月,那是全家人都可以保命的粮食。”

那三杯大豆,救了陈怀军全家人的命:他的母亲把这些大豆做成豆面,把红薯面和蔬菜混合起来蒸了很多“巢”,全家人由此度过了平安无事的1962年春天青黄未接的季节。

“这一生不能忘记人家女儿的大恩大德。 ”母亲的这句话,也铭刻在陈怀军的心中。

【寻找】51年多次寻找恩人

那时陈怀军也知道夏淑梅的姐姐快生产了,需要红糖但买不起,所以他想回河南送一点夏淑梅。 但是夏淑梅不太抱希望。 一来路不方便邮寄到很远的地方,二来在那个计划供应的时代,黑糖也是稀有食品。 但是一个月后,她收到了陈怀军送来的两斤红糖。

但是在那之后,他们失去了联系。 陈怀军一直很感谢,夏淑梅的音信不见了。 “我寄了信,但被退货了。 我给当地的相关部门打了电话,但没有找到这个身体”。

原来,这之后的夏淑梅到了河北沧州安家,他的兄弟也离家工作,老家已经没人住了。 陈怀军1999年和去年年底去安徽找,没有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报恩的心变强了,今年3月23日,他单身来到有山县,终于通过夏家庄的老人,辗转找到邻村夏淑梅的姐姐,找到了夏淑梅的电话。

打电话的瞬间,陈怀军早就哭了。 但是这时的夏淑梅不记得陈怀军是谁了,她还记得三杯大豆的事。

陈怀军在电话里对夏淑梅说:“最大的愿望是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当面感谢你。”

【报恩】73岁的千里去冀为

4月14日下午,陈怀军从老家坐火车去郑州,坐火车前往河北沧州。 第二天9点,经过10多个小时的摇晃,陈怀军到达沧州站。 这个时候,夏淑梅一家已经在出站口等着了。

51年后见到恩人时,陈怀军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酝酿了很长的感谢之词也说不出来,两个老人的手握得很紧。

他给恩人带来的是她想吃的红薯叶、红薯面,打了一次电话时,夏淑梅不小心泄露了想吃当时喜欢的红薯叶面。 这些,陈怀军一直记在心里。

燕赵都市报报道,夏淑梅丈夫单玉尧仍有感,作诗赞美妻子。 “以前的饥饿柴米没有着落,谁想在雪中送炭? 村里的慈悲,施三杯豆子,播种爱的种子。 ”。

【感动】两个老人上了沧州“公民道德大礼堂”

昨天上午,东方今报记者联系了夏淑梅的女儿单秀玲,她听了妈妈和陈叔叔的话,她也特别感动,为了见她妈妈,陈叔叔说她在车里一夜没睡。 现在,老人们承诺今后有两个家人作为亲戚来往。 “我们让陈叔叔在家呆几天,爸爸妈妈带他去看沧州的风景”。

其明显表明,陈怀军、夏淑梅、单玉尧三位老人昨天上午被邀请参加沧州市文明经营组织的公民道德大礼堂,当天一切都安排好了。

昨晚8点30分,记者终于联系上了刚回家的夏淑梅和陈怀军。

“本以为要去听人说话,没想到我们也上台,去说三杯大豆”陈怀军说,我们都说实话,台下鼓掌的人真不少。

对话陈怀军

"你活着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她. "

东方今报:找恩人好几年了,你想放弃吗?

陈怀军:这件事为什么要放弃呢? 一直充满自信。 1999年我母亲去世的时候也要拜托我,一定要找到淑梅妹这个恩人。 我想我也必须在有生之年找到她。

东方今报:见面时,你是什么心情?

张怀军:想想五十多年了。 一见面就流泪啊。 不能说是亲情,但有友谊啊。 从我这边来说是很大的恩情啊。

东方今报:现在呢?

张怀军:心里这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淑梅的家人对我很好,也亲吻了我,让我在这里待了几天。

既然是亲戚,我就待几天。 我期待他们的家人去我们那里看看,能呆几天。

会话夏淑梅

"他给沧州人带来温暖. "

东方今报:你觉得陈怀军老人五十多年后又找到你了吗?

夏淑梅:事情早就忘了。 陈哥真是个有心人,从河南找到安徽,从安徽找到河北,从海里找针一样,这么曲折地来找我。 做梦也做点好事,人们能记住很多年,其实这不值得把他记在心里。

东方今报:你还能想起送大豆的时候吗?

夏淑梅:我的身体小时候很笨,但人很坦率,遇到比我难的人就想帮忙。 那时我家也很难,盐、盐、油、油都没有,一年分一点大豆,都做咸菜吃了。 我见到陈哥哥们时,觉得很可怜。 人啊,有衣服藏起来就行了,不吃饱就不行。 听说他家这么为难,舀了三杯给他们。 老实说,我家缸里的大豆舀了一半。 另外,那天我不仅用地瓜干换了布,还告诉了村里的阿姨。 大家都变了。 我现在还记得陈哥哥在我这里换了70多斤的地瓜干。

东方今报:听说网上有很多网友在夸奖你们吗?

夏淑梅:顾不上看,今天又有媒体采访我们。我对着电视镜头说了,感谢河南的好人陈大哥,也感谢他给沧州人带来温暖。(东方今报首席记者夏友胜 燕赵都市报记者韩泽祥 实习生杨文丽 胡薇薇)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要闻】3碗黄豆救全家人性命 老人跨3省寻恩人51年(图)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16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