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7字,读完约4分钟

住在南京路的熊明祥(左一)和朱惠珍(左二)聋哑人夫妇,今年7月和8月的电费分别是753元和1131.63元,他们感到吃惊。 这么多电费受不了他们。 于是,我希望手语母亲宋芝芝(左三)能帮助我。 昨天下午,宋芝芝带着认识电工的朋友王尊勇(左四)在他们家看电表的录用状态,为这对聋哑人夫妇做了翻译。 他们认为不能排除有人偷电的可能性。 记者彭年摄

记者王兴华

被音乐声、车流声包围,昨天汉口江滩的一角表现出不同的宁静和温暖。

这里被称为手语角,近100个聋哑人用手势静静地交流。 除了她,我是个瘦老头。

她叫宋芝芝。 我是70岁的志愿者。 手语角成立后,她就在这里。 她用手语建桥,造了一座通向聋哑人心灵的桥。 在聋哑人心中成了“最可爱的手语之母”。

"我注定要和他们成为朋友. "

“20多岁的时候,我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民政局下属的福利公司。 》宋芝芝淡淡地向记者讲述了她的人生。

20世纪60年代,她从部队复员和丈夫一起来到武汉。 作为民政福利公司,工厂最大的优势是残疾人多,特别是有很多聋哑人。

有一天,聋哑的女同事紧急分娩。 宋芝芝和大家把她送进了医院。 女同事不会说话,医生也不擅长手语。 女同事疼得浑身冷汗,双手紊乱。 最后化为夷,宋芝芝暗自下定决心:“必须学会手语,为聋哑的同事们做点什么。”

1965年,由于工作需要,想要在工厂学习手语的人,她第一个申请了。 在市第一所聋哑学校,学习了4个月手语,可以用手语和聋哑人交流了。 “当时老师称赞我理解力好,学习快。 ”。 她笑着说:“也许我注定要和他们成为朋友。”

聋哑人的工作是给“手语妈妈”发邮件

中午火热地晒着,聋哑人向大家拼命地打着手势。 宋芝芝说,这位是市聋人协会名誉主席邓继禹,这个手语角是他几年前主导做的。 他说:“这里很热,我们去阴凉处吧。”

邓继禹听不到我们说了什么,但他能从我们的表情中感受到。 他不断地写在纸上,然后给我们看“这里,是聋哑人精神的故乡”、“我们叫宋大姐,年轻人叫她的宋母,这么多年来,感谢她”。

星期二星期五上午聋哑人来这里“聊天”。 “一到节日,就有6700人、美国、日本等聋哑人来参观。 ”。 宋芝芝说,他们向伙伴“讲述”他们的喜怒哀乐,国家大事“钓鱼岛曾经是这里的热点”。

聋哑人交流不方便,他们工作时,想起这个“手语妈妈”,给她发邮件。 宋芝芝拿出手机:“明天带人去社区做最低生活保障事件。 我后天去看病。 一周就满了。” 。

在她的手机上,通话记录很少,邮件很密。 聋哑人只能用邮件交流,“我有两部手机,留满了通讯录”。

我希望为聋哑人服务的志愿者越来越多

经常和聋哑人交流,让宋芝芝在无意识中有习性,说话时总是配合手语。 有一次,和聋哑人的手语交流后,她转过身来说话。 一开口,就有人吓了一跳。 “你会说话啊。 你手语说得很好啊。 我以为你是聋哑人。 ”。

妻子身体不太好,她做了早饭放在家里就出去了。 “两个女儿有自己的房子,支持着我,她们小时候就知道我会手语”。

作为聋哑人的“知心人”,宋芝芝每天奔走,很忙。 但是,70岁的脚已经失去了当时的轻快。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市有40多万残疾人,其中聋哑人10万人,像宋芝芝这样多年的志愿者很少。 她希望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能为聋哑人服务。

“做志愿者也不容易。 特别是我好几次”她说“有时自己也想夸奖自己”。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要闻】70岁的“手语妈妈” 48年帮助聋哑人表达心声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1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