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74字,读完约6分钟
这里绿草如茵,松涛阵阵,空清爽宜人,有时兔子在森林里穿梭。这是游宇。一切都充满活力。
“牢固树立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弘扬‘右玉精神’。”5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视察时强调。
从过去的沙漠到今天的绿洲,右玉人老一辈直言不讳地说:“想都不敢想。”这种体验可以算是生态奇迹了。
青山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右玉人有一个很好的展示拳脚的舞台。他们发展农业和林业,建设生态旅游项目,走出一条新的绿色道路,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
▲游宇风光
在70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小县城已经成为“天堂空的一面镜子”
“夏青玉,冬白玉石”。驶进右玉,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两个旅游口号。当天,《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采访组首先抵达右玉,看到了蓝天白云和连绵的森林。一些外地的年轻人感叹道:“这不是网上‘天堂空'’的镜子!”
“我们对玉美人!过去不是这样。”在右玉精神展览馆,大家见到了右玉县CPPCC前主席王德恭。每次有人来,他都会说有玉的历史。
▲王德恭讲述右玉的历史
76岁的王德恭站在低矮的莎草丛中。9岁那年,他第一次和长辈去县城。“进城真的很难。风大,速度快,站不稳。风瞎了,他的鞋子穿破了……”他记得黄沙肆虐一生的印象。
在王德恭的记忆中,游宇的转折点始于植树。“当干部要求植树时,普通人是不相信的。怎么可能在可以埋人的地方种活树?”王德恭说,我没想到,县委书记一个接一个,一棒接一棒,树真的栽了,游玉人民慢慢有了活路。
▲赵守忠上班
57岁的赵守忠见证了11位县委书记植树。他是右玉县林业局的技术员。他在右玉37年了。很多树种从无到有,生态环境从差到优。从造林规划设计到今天的成就,他都是经过他的手的。"右玉现在有46棵树,成活率在85%以上."在小雨中接受采访时,赵守忠被感动了:“过去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现在超过了400毫米,这是环境变好的有利证明。当时我想不到游宇能变成这样,漂亮,舒服,幸福。”
承包洋葱田4年后,贫困户赚了“外快”
▲俯瞰小葱种植基地
右玉县威远镇,连续种植的小葱长势良好。一群群穿着雨靴的农民蹲在地上用小镰刀切洋葱。剪完一根后,他们捡起杂草,掐掉黄色的尖端,整齐地放在篮子里。
▲刘凯收获葱
“种洋葱还不错。去年净收入16.7万。”刘凯,刘家窑村54岁的村民,雇了十几个人收割葱。他天真地笑了笑,掰着手指头算一笔账:20亩葱免费承包,种一次可以收获5年。收获季节为每年5月至10月,一年可生长5种作物。这个洋葱出口国外,公司买的是3.8元一公斤。投资点施肥除草,收割人工成本,剩下的都是利润。
刘凯曾经是一个贫困户,有一张设置卡。2017年承包绿地之前,家里生活比较拮据:一家五口,靠种玉米土豆,一年只赚四五万。两个儿子尽管节俭,但在娶媳妇、女儿上大学的时候,仍然欠下了20多万的外债。种了几年葱,刘凯还清了所有外债。说起未来,他一脸尴尬:“我打算去县城买套房。按现在的情况,两年就能实现。”
▲挑好的葱
刘凯合作社所属公司为山西省右玉县土源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引进优质品种,在右玉种植。主要的冻干德国韭菜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疫情期间,出口销售逆势增长,带动当地人收入稳步增长。
“我们公司以前给孔师傅泡面做调料包。但是那些蔬菜数量不多,价格也提不上去,对当地农民帮助不大。当我改变冷冻干燥技术时,我想到了寻找一些新的方法。”刘军主席介绍。
“切一公斤洋葱,五两块,多赚点。”常莲是个切洋葱的季节工。她69岁。她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外地找不到工作。她在洋葱地里打零工,一天能挣100多元。据报道,胡葱种植基地为昌黎等200多名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平均月薪3500元。
“这主要是由于右玉县7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和绿化,创造了绿色净土,为发展无公害出口农产品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刘军在右玉出生并长大。现在事业越做越大,深受感动。
在荒山植树18年后,老人想成为“孙悟空”
“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怎样的?”面试组一路上经常问这个问题。当被问及右玉县李达窑乡马头山村李云生时,他的眼神是坚定的:生活无忧,衣食无忧,冬暖夏凉,幸福指数高。
“我们小的时候上学要戴护目镜。刮风的时候是黄沙,我们什么也看不见。白天我们得用煤油灯照明。”64岁的李云生见证了右玉从黄沙到绿树的历史。在家乡种树挡风挡沙是他儿时的梦想。
▲李云生接受采访
18年前的2002年,李云生响应政府号召,毅然放弃每年几十万的生意,拿出多年积蓄,回村承包马头山一万多亩沙地,决定在这里植树。他希望马头山成为一座枝叶青翠、杏香四溢、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花果山。
在右玉,种树比喂孩子还难。刚开始种树的时候,生态环境没有现在好。如果你活着种一棵树,你必须至少再种六次。当年山上没有通道,交通出行都是问题。为了保护树苗,李云生住在山里,饿了就吃干粮,渴了就喝凉水。为了做好这项“不赚钱的苦差事”,李云生经常出去视察,请专家规划造林蓝图。
▲郁郁葱葱的马头山
“沙种在哪里,先锁沙;哪里有空就在哪里种植,然后补上这个洞。”多年来,李云生投资600多万元治理马头山,种植落叶松、油松、樟子松3000多亩,柠条4000亩,杏树近1000亩,杨树1000亩,使数百万株树苗在马头山流域7.6平方公里的沟壑中生根发芽。
现在马头山环境不错,李云生又开始种地了,年收入30-50万。他计划从事生态旅游,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马头山的绿色。“若干年后,当马头山变成郭华山时,李云生就是孙悟空”。
采访:田晓丽编辑:吴磊涛
部分图片由右玉县媒体中心提供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文化]朔州右玉:美成“天空之镜”,日子更有奔头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wh/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