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67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青年报:通过这几年的采访经验,你一定也见过很多令人失望和悲伤的现实。 这会给你无力感吗?

柴静:阿城先生本来就说过,不行本来就是我们人类最深切的感情。 面对现实的无力感是无法抵抗的。 但是,这样就没有一个有勇气知道真相的记者和作家。 否则,你太胆小了。

这些年我的一些变化是,以前每次做节目,我都想改变社会现实,介入事物,使事态迅速发展。 这个想法很强烈。 这个想法没有错。 因为情报报道具备这样的功能。
但是这几年我理解并承认了节目和记者的局限性。 你说我不再那么傲慢了吗? 但是,即使我有点改变不了现实,我也想共同承受。 我们必须尊重事物内在的一些变化规律,不是夸张的力量。 现实的变化需要时间,我们也需要耐心。

所以我认为好节目,好报道,好媒体应该有耐心。 不惊动别人,平静地传达事情的真相和社会问题。 我们必须真正沉浸在生活中,不是急于开始工作。

身体虚弱的时候需要大声喊叫,报道也一样。 我不想在采访中教育和改造某人,所以我想陈述事实。 事实本身有很强的力量,可以渗透到人们的心里。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是个人理解的不同。 如果所有的媒体都能继续提供这样的报道,将来我们很高兴自己还在为世界做点事情。

"采访中的错误大多是因为疯狂. "

中国青年报:当时你在东方时空做连接记者时,对回答者提出过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你还记得这个事件吗?

柴静:我记得,我想是时候做《飞越极限》这个节目了。 由于意外事故,这次飞越造成了死伤者。 采访死者教练和队友时,问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我记得那时我短发,穿着西装,装出强迫的样子。 我承认,用那样的语调提问,在我心里默认,你们什么都不擅长,用这样的方法飞,不是想出风头吗? 是盲目的热情吗?

现在想起当时的采访,这个问题不是不要问,而是我的态度有问题。 后来,一篇评论这样描述了我。 “这个记者的话带着讽刺,一步一步地露营”。 当时我还很茫然:我哪里嘲笑了,我是个很善良的人啊!

但是镜头什么也隐瞒不了。 记者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目的,从眼神和身体语言中出现。 当然,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在几年后。

几年后,我采访了被污染调查的工厂负责人。 在采访的最后,负责人和我一直绕圈子,对着证据死也不承认。 “这个工厂是说违规没有超标吗? ”。 他说“绝对没有”。 我问:“那坐在这里闻到的是什么味道? ”。 他说:“不,我听不见。 ”。 我问:“你是说你闻不到气味吗? ”。他说“我的鼻子没有你那么敏锐”。 后来我笑了,节目结束了。

但是后来有人指出你在向对方提问。 我记得当时自己的身体靠在椅子背上,带着讽刺的笑容。 但是,我想当时,海外记者中也有抓住访问者的衣领的人。 他们真的很糟糕,我为什么不能?

这是人性中非常难克服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发生大事时,当很多人希望你表达感情时,这对记者来说是很大的诱惑。 但现在我意识到记者必须表达的不是感情而是事实。 任何感情都可能成为你采访的障碍。 我想有句话:“大时代的记者必须有公共心和诚意,不要笑着生气。”

中国青年报:如果现在让你选择,你的问题会伤害回答者。 “听不听”你怎么权衡

柴静:我想什么问题都可以。 但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态度问,你的出发点是什么,你有什么目的。 对此,回答者比任何人都敏感。 这才是对记者最大的考验。 你是你。 采访中不要试图用记者的角色保护自己。 做绝对的诚实还是不诚实?

调查的时候,我有自信。 我觉得很辛苦。 我下了“愚蠢的功夫”。 但是现在我反而没那么自信。 人物采访不是说愚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有时过了也来不及了。 就像我采访李阳的妻子一样,面对心中充满痛苦的人,试图引入目的的问题是不妥当的。

在充满痛苦的人面前,我能有入侵感。 在汶川地震“杨柳坪七日”的采访中,我的心情变得更强烈了。 我意识到自己能做的只是在他们身边,记录着他们想说什么。 我必须投身于他们的感情,不是在事情之外,而是假装很了解。 这种提问姿势很丑。

中国青年报:你感觉到作为记者的感性吗?

柴静:我认为单一性格的人不能成为好记者。 因为他的极限太大了。 最近,我采访阿里木时,试图理解他的辛苦。 我记得当我看见他吃一杯凉粉几块钱的时候,当他说家庭状况的时候,我不太相信。 他对我说“底层残酷的你不知道”。 我哑口无言。

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的痛苦连我经历的都不理解。 我自以为是的什么困难和经验,只不过是“女学生式的暂时贫困”。 所以,面对访问者保持谦虚吧。 不要认为自己的人生经验能管理什么。 在我看来,大部分采访的错误都是由傲慢引起的。 你知道什么,为别人做的总结等等。

每个人的理解力和人生体验都是有限的。 你的理解有多深,你的报道有多深,你的限制就是报道的限制。

中国青年报:你担心会被忘记吗?

柴静:我觉得没关系。我更关注的是走得太快会失去什么。 本报记者骆沙

上一页12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要闻】柴静:记者要表达事实而非情绪 应谦虚面对受访者(2)——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1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