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2字,读完约2分钟

今天( 11日)上午,在国展、农展、国际科学技术会议展中心举办了3个招聘会。 随着就业人数的增加,近年来“就业难”越来越激烈,记者访问招聘会的结果表明,“就业难”并不是解决了公司的“就业难”的问题,相反出现了“就业难”和“就业难”,是共存的。

上午,记者在国际科学技术会议展示中心“人才大市场”的招聘会上,会议展示场面井然有序,直到上午10点还没有出现往年那样万人炸毁会场的爆炸性局面。 有名的家具商贸企业的地位很有魅力,社长助理、人事行政主管、市场策划等都是阶层高、收入丰富的员工。 陈先生拿着简历,紧紧盯着招聘简章的要求,里面与自己的专业一致,看到工资待遇还有好职位,很兴奋地坐在招聘代表的对面。 “一次2500元,今后根据你的工作情况可能会有所调整。 ”。 陈先生询问工资待遇时,招聘代表的话使他有点意外。 “你们的简章上没有写2500元到5000元吗? 我不是应届毕业生。 我工作了三年多。 我有经验。 ”。 在陈先生看来,底值往往是给没有任何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的。 像他这样经验丰富的跳槽者应该在中高线定价。 出乎意料的是,对方不为他三年的经验所动,说:“我们也不知道你的工作能力怎么样,三年的经验并不能证明你适合我们的职场。 还是从2500元开始,以后顺利的话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听到这里,陈先生礼貌地道谢,转身离开了。

许多企业这样写工资标准时会大大拉开价格差距,贵的可以达到五千、七千、八千,上万。 特别有魅力,但真的听,给的总是那一步。 ”。 陈先生抱怨了。 记者走了一圈,发现招聘职位的价签差别很大,很多招聘公司都处于这种状况。

当记者向这家家具企业的招聘代表询问时,她很无奈地说:“这个没办法,我们也不知道求职者的能力如何样。如果员工表现优秀的话,不用说五六千,给一万都能,关键问题是,新员工总是眼高手低,应聘时说得天花乱坠,可是真招进来干上了,你就会发现实际能力要比他们说的差很多,从业态度也有很大问题,从业上的事都得从头开始教,我们如何可能一上来就给五六千的高薪呢?”(记者代丽丽)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要闻】北京现“求职难”“招工难”并存局面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1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