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6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记者刘育英)宣布将于2012年8月末创办个人媒体“云科技”,上传给年初的广告主,宣布年5月获得人民币50万元,中国“新媒体第一人”程苓峰向多家新媒体人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个人成为媒体成为可能。 几年前出现了博客、播客和微博,社会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但是,移动网络出现后,个人有可能作为媒体受益。
以前在媒体工作的程苓峰说,他的云科学技术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上有一百万名用户,获得了13个广告,分别达到了1万元到3万元。 除了云科学技术,还有钛媒体、雷锋网、36氪,从独特的观点和观点来看,在科学技术圈也有一定的影响。
原《中国公司家》杂志总编辑李岷2012年退休后带领12人成立虎嗅网,关注明星科技企业,作者都来自领域内的写手。 虎嗅网的复印件定位于内幕、细节和观点,现在很有广告价值。
不仅科学技术圈的记者最初采用了新技术,注意中国舆论生态著的《徐达内小报》、主要美食的《艾格吃饱了》、关注时政的《石门客法政注意》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法发布了新媒体,
新媒体的兴起是移动网络时代新闻生产方法变化的结果。 特别是wechatpublic号码,使作者的传阅副本100%到达客户端,可以与一对一的反馈进行交互。 此外,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副本将到达最“一致”的客户手中,因此值得广告投放。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王朋进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新媒体将信息传递权交还给普通大众,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将来会发展得更快。
乐观主义者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抱有希望。 微博@左志坚说:“新媒体是知识精英的商业化,更多的知识精英通过文案,个人影响很大,可以改变它,过上独立体面的生活。”
对此有些人持反对意见。 他们认为公司“被包围”的新媒体不容易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然后出现“软文”后,新媒体的价值也消失了,订阅者离开的可能性很高。
中国青年报的评论家曹林说,新媒体真的承担不起“媒体”的功能。 因为作为个人不能超过“公共说服力”的门槛。
前几天,一家新媒体报道了盛大的开始文学网,引起了盛大集团ceo侯小强的“吐槽”。 他说,新媒体能去一线采访吗? 有多个信息源吗? 数字和事实能援引正确的版本吗?
作为媒体,公共的说服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以前,媒体不仅拥有采编平台、直播设备、印刷厂等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媒体有能力报道正在发生的事件,核实新闻来源,防止虚假新闻。
王朋进认为,新媒体不可能取代以前传下来媒体,信息质量、传递者素质,是制约其社会公共信服力的瓶颈。未来,仍将是专业信息传递者主导的局面。(完)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要闻】“新媒体”逆袭 难迈公共信服力门槛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1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