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19字,读完约9分钟
今年“五四”前夕,国家主席习大回复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成员。 这几年,习近平多次以回信的方式与一般大众和基层干部交流,收到回信的是农民工的子弟、地震灾区的小学生、生病的乡镇党委书记……
大众的信是怎么送到国家领导人手里的? 中南海的信是怎么寄的呢?
与中国政治的最核心地带中南海隔着一堵墙,用灰色色调装饰的邮局静静地站在府右街乙27号。
在府右街,行人的视线容易被中南海入口的警卫监视楼和驿站式武装警察吸引,几乎没有人观察到距中南海西门不到100米的邮局。 旧办公室的墙上挂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标准照片,宫廷形式的照明灯大大改变了这个邮局和中国邮政全国性营业网点的风格。
从简单的发送到汇款,从只为中央领导服务到向社会大众开放,现在的中南海邮局看起来和其他普通邮局没什么区别。 但是,给中南海的信大多聚集在这里,作为信息表达的普通人和中央领导的车站,中南海邮局依然在写传说。
“中央接待室”下了神坛
“中央领导的信只能在这里送达。 》中南海邮政分局党支部书记王磊强调了他服务的邮局的特殊性。 “中南海分局仍然是唯一向中南海提供送货服务的机构。 ”。 除此之外,邮局也为中南海内的员工提供一系列个性化服务。 例如,中南海内部的警卫每年调走时,该邮局被分配协助打包、运输行李。
王磊说,自1997年向公众开放以来,中南海邮局一半的业务量来自社会公众服务。
开放的过程是不容易的
20世纪60年代,为了安全,中南海内的一点机构和住户开始外出。 小卖部、银行甚至国务院的一个部门都从赤壁出来了。 邮局转出的问题被提到了讨论的议题。 中南海邮局负责人李振才感到,随着中南海机构的减少,邮局的业务将大幅减少,也没有必要存在。 因此,他积极提出了一个方案:如果需要组织,邮局也搬出中南海。
说要离开红墙,这位近80岁的老人露出依恋的表情。 他在中南海工作生活的11年是他人生中最快乐、最骄傲的时期。
20世纪60年代末,中南海邮局走出红墙,不是由北京市邮局直接管理,而是由北京市邮局西区邮局接管。 作为老职员,尚元清对搬迁地点没有特别的感觉——“邮局依然不挂牌,不对外营业,不与附近居民交易,职员们参加饮食、洗澡、文体活动,全部在中南海进行……服务业务也依然是中央服务。 上司的指示:只是工作地点改变,其他关系不变。 ”。
中南海邮局只为中央党政机关服务的状态到1997年为止。 那一年,北京西区邮局决定将这个特别邮局的服务对象从中南海扩大到一般公众。 经过全面改装,邮局所在的四合院恢复了古香的面貌,终于挂了“中南海邮局”的牌子。 在府右街关门约30年的中南海邮局突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邮局门口的这块标牌是有意义的”王磊说,这是中南海邮局第一次确实传达给外界,自己叫谁,“酋长和大众都是我们的顾客”。 因此,邮局的员工人数一下子增加了一倍。
邮递员离港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政审
“三四点起床,冒着黑暗去二十公里外的人民日报社取报纸,然后把邮件交给冶河邮局,十点左右回邮局。 》中南海邮局元老级交通人员付江海回忆说,他的“公共汽车”自行车,挤满了每日新闻和信件。 仅《人民日报》就有200册,不折叠,分四卷卷起,整份报纸长30米以上。 乡先生看见他经常笑:“嗬,比驴高哦。”
中南海邮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 当时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和首长们服务的邮局被称为“山河邮局”。 通常,邮戳是地名,但当时晋察冀边区历史上没有叫“山河”的地方。 使用这个名字其实是为了保密,山河邮局分别取平山的“山”和流经平山县的滵沱河的“河”。
1950年,党中央机关进京,跟随毛泽东等领导人来到香山临时驻地,搬到中南海,成为中国最神秘的邮局。
李振才在那里工作了11年,我记得邮局上传中南海设在西营业厅,离西花厅不到100米。 “在这个邮局工作的员工是邮政系统业务的核心,每个邮递员在出港前必须接受严格的政治审查和保密训练。 ”。
邮局从1959年2月开始在中南海营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属于中南海的内设局。 各地寄给党中央、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的信、包裹和新闻杂志最终送到这里,盖上“中南海”的落地戳,送到各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领导人的家庭邮箱。
邮局的老人们想起了在红墙里工作时见到中央领导是常有的事。 我记得周恩来住的西花厅在邮局办公室附近,和邓英超来邮局和李振才等人聊天。
当然,中南海邮局也有自己的“家规”。 尚元清回忆说,第一个“规”是,在中南海骑自行车送货时,看到酋长必须下车,中途酋长散步或开会回来,不要主动和酋长说话。 “我看到毛主席避开了”。
李振才说:“当时普通邮局每天投递三次,所以邮递员必须穿邮政系统定制的统一制服。 但是,中南海的邮局根据首长们的工作,每天早上8点、下午3点送货两次,邮递员不需要穿制服,喜欢穿着符合中南海员工风格的军大衣上班。 ”。
让李振才骄傲的是,送货员有中南海最高级别的通行证,可以去任何地方,通行范围比很多领导都大。
中南海的邮件谁转发?
贴上80分邮票写下“中南海”领队的名字,信就会先到达中南海邮局。 中南海邮局后面的小四合院里,几棵石榴树、海棠树生机勃勃,员工经常围着大量代码排列整齐的邮件忙碌着。 这些都是中南海的邮件。 行政和警卫有时自己给前台发理发信。 大宗邮件都是邮政专车定期运到中南海,当天全部发送。 对于小批量的重要邮件,通过专用渠道和最高规格的服务,以确保万无一失。
中南海邮政分局支部书记王磊说:“20世纪60年代,邮局首先根据邮递员的身份是机构还是个人来粗略筛选邮件。 机关的信通常直接送达对应的对口机关,个人的信根据收件人的身份分为国务院和中央办公厅两个访问室进行登记和解决。 ”。 这两个访问室于2000年升格为国家访问局。
国家信访局办公大楼的4楼有“邮件分拣室”,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放着几封麻袋消毒过的信。 分拣员从麻袋里取出一捆信,在桌子上依次排列,把信放入分解机,开封后放入各省的信格子里,几个年轻的分拣员在上午。 这些最初筛选的信件再次聚集在不同的办公室,根据涉法谈判、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劳动社会保险、人事组织等几个方面,再次进行分类日程。 分钟后,其他事务所收到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信,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及时处理。
最终,一点信息可能会送到相关领导的秘书那里,交给中央领导。 据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主管《秘书业务》杂志报道,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的田家英会筛选重要群众来信毛泽东批准,其余由他代替回信。 但是,即使是毛泽东自己手写的回信,田家英也会重写后发送,留下原稿。
“人民的包裹”包罗万象
作为庙堂和江湖的连接点,中南海邮局的事业对写信人来说很重要。 尚元清谈了1959年6月人民的来信。 当时,这封署名为“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北安路小学4年级2班王刚”的信连同很多人的信一起寄给了中南海的信访所。
几十年后,已经是有名的演员,主持人国王刚说了这封信的故事的后半部分。 当时,作为小学淘气的典型,国王刚被周围的同学孤立。 为了消除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力感,他决定给毛主席写信,随信附上两张自己画的水彩画。
十几天后,王刚突然被叫到校长办公室。 他拿到了毛主席亲笔签名的标准照片和装有回信的信封。
想起这段奇怪的经历,王刚说。 “突然,我人们眼中的印象发生了改变,听到了各种各样的称赞声。 然后,我成为了一个好班长,两棒少先队的队长……这封信改变了我的一生。 ”。
写有“中共中央大胡子首长收”的信也让李振才印象深刻。 周恩来总理在民间被认为是“留胡子”,但在分类时,是否应该把这封信交给国务院的员工依然困扰着他。
“因为想最大限度地传达民意,所以发送了这封‘奇怪的信’”李振才说,几天后,有人告诉他,那封‘胡子’的信帮助周恩来找回了在长征途中离开了几十年的老朋友。
20世纪60年代,许多群众喜欢写信给党中央传递喜讯。 “分类信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红色的信封,一看就有喜讯,那时,每次分类信都很红。 ”。
除了给领导和国家机关寄反映问题、报告喜悦的信以外,还有很多人把各种各样的包裹寄到中南海。 在李振才工作的11年间,从芒果和猕猴桃等季节水果到大众自己做的、精心挑选的衣服和书,见过各种各样的“人民包裹”。
这些信、包裹经过粗略筛选后,机构的函送到对应的对口单位,个人信送到访问局。 “如果标明收件人的话,我们也会送到访问部门。 ”。
(综合自:《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看天下》、北大官网)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要闻】揭秘中央收发室:给中央领导写的信怎么进中南海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1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