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4字,读完约2分钟

三亚榆亚路没有地址的大楼站在街道旁边,因为那栋楼最窄的地方目测只有几十厘米,所以叫“楼薄”。 “楼薄”怎么住? 你是怎么建的? 昨天,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三亚也有《楼薄》,瞎了! 》最近,网民“超dcc”报道三亚榆亚路站在“楼薄”,附上照片。 记者认为,这个“楼薄”的用地是梯形,最窄的地方目测不足1米,连一张床都放不下。

昨天,记者在三亚榆亚路看到这个“楼薄”,一共4楼,1楼类似于门面的房间结构,2楼到4楼类似于居民的大楼结构。 另外,“楼薄”没有地址,也没有表示地理位置的标识。

自称孙子的男性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是外地人,现在租给比尔,在三亚做大理石地板的生意。 租“楼薄”是因为作为“大理石陈列室”,展示了一点大理石的样品。 记者说,“楼薄”一楼从左到右有三个房间,最左边的房间(也就是最薄的地方)是厕所,只能放一个马桶。 稍大的房间装饰在大理石样品陈列室。

“最左边是最薄的,所以用在厕所里。 我和妻子住在三楼。 还有地下室。 ’孙先生说,这栋楼的形状有点变化,可以租展览室,给自己带来广告效果。 “来看大理石,找不到地方,所以说是榆亚路最薄的大楼。 “楼薄”很容易找到。 另外,二楼、四楼还空着,打算日后招募营业员,让他们住。 ”。

孙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工作主人租房子,已经住了一年多了,年租金6万元。 但是拒绝向记者透露业主的身份和电话号码。

七旬老夫妇:比尔是长子建的

附近的环卫工人说,“楼薄”已经建了三四年,业主是外地人,是和红沙本地人一起建的楼。

后在知情人士的指引下,记者来到离“楼薄薄”500米远的业主家。一对70余岁的老夫妇称,“楼薄薄”是其大儿子盖的,2010年,政府征用他们家土地修公路,部分地块被征用后,仅剩下一些地皮,大儿子便用有限的地皮盖起了“楼薄薄”。之后,记者称想对其大儿子进行采访,但老夫妇却拒绝再透露相关情况。(记者 张瑜 文/图)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要闻】三亚一楼房最窄处不足1米 被戏称为“楼薄薄”(t图)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xw/15439.html